受油价暴跌以及国内经济增速下调等因素影响,2014年国内
苯胺市场遭受重创,市场主流价格由去年年初的11000元(吨价,下同)探底至5700元,跌幅接近50%。2015年苯胺市场仍不乐观。
据统计,2014年国内苯胺产能约310万吨,其中与下游MDI配套装置产能为116万吨,约占总产能的37%,而其余产能均用于商品出售。目前国内苯胺的主要用途为生产MDI,占苯胺消费结构的60%左右,而在苯胺的全球消费结构中,MDI生产占80%以上。我国苯胺的其它用途包括生产橡胶助剂,制造系列防老剂和促进剂,染料、医药和农药中间体等。商品苯胺中仍有一部分用于MDI的生产,据统计,没有配套苯胺的MDI产能约为90万吨/年,按生产1吨MDI需要消耗0.78吨苯胺计算,生产该部分MDI需要消耗苯胺约70万吨/年,剩余125万吨/年的产能需要依靠橡胶助剂、染料、医药和农药中间体来消化,这显然将出现过剩。
从进出口方面来看,自2011年以来,我国苯胺一直维持零进口、稳出口的格局。2014年我国苯胺出口总量为5.01万吨,较2013年约增长145%,主要出口至印度、美国和韩国等国家。2014年国内苯胺产量在180万吨左右,与之相比,出口量可谓九牛一毛,且出口集中在亚洲地区,其用途也并非生产MDI,而是苯胺下游的其他用途。尽管橡胶助剂等用途逐年有所增长,但当前国内及全球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其下游其他用途增长速度有限,仅靠出口恐怕难以消化国内苯胺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除去计划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运行的巴斯夫重庆MDI配套苯胺装置外,吉林康乃尔规划中的24万吨/年的苯胺装置,恐怕又将加速苯胺市场产能过剩的问题。
综合上述三个因素,2015年的苯胺市场将举步维艰,未来亟待寻求新的突破口以化解产能过剩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