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余年,我国
二硝行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不论是从技术还是规模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行业快步向前,产能再次实现翻番,稳居世界生产大国的地位。与此同时,二硝行业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企业小而分散、质量参差不齐、生产不规范、环保安全不达标等。正因为这些问题,市场出现无序竞争,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一些不规范的企业安全事故频现,部分企业被迫停产转产。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在认清发展瓶颈的同时,今后仍需理顺思路,分三步让企业做大做强。
第一步,利用规模经济,实现一体化战略。
当前,大部分二硝企业产品品种单一,有的甚至下游产品连硫化黑品种都没有,根本没有自我消化能力,也不利于企业未来多元化发展。同时,由于核心原材料供应商过于集中,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主要供应商,对上游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弱,影响了盈利水平。
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现有能力,利用技术优势,扩大现有产品的生产规模,使企业主打产品占据国内龙头位置,保证能为国内市场提供质优、稳定的产品。针对一些产能较小、产品单一、生产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应通过寻求重组或合作的方式,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也以此解决原材料供应商集中造成的受制于上游的问题,以及产品单一引起的下游难消化问题。
第二步,实施科技创新制度,稳定科技人才。
建立技术研发队伍,可以把新技术转变成生产力。企业为了防止核心技术人员流失以及核心技术泄密,要进一步巩固企业在细分市场上的技术优势,实施科技创新激励制度,不断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广泛吸引和稳定科技人才,建立研发队伍。企业可以对核心技术员工实施股份激励,逐步加大研发投入,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不断保持企业在行业内的技术优势。
第三步,努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在当前形势下,一些中小二硝企业普遍存在整体资金实力有限、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自身积累资金、银行借款和股东投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速度;而企业一旦上了规模,形成了完善的科技创新机制后,也面临融资问题,这也是困扰众多企业的普遍问题。分析认为,通过“新三板”上市、入股国企(混合所有制)等方式,可以拓展多种融资渠道,积极筹集企业长期发展所需的资金,为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打下坚实后盾。
当然,企业的努力也离不开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如促进淘汰落后产能、扶持先进企业、规范行业秩序等政策的出台,以及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贷款优惠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