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行业全面亏损 “煤代油”无利可图
www.chemmade.com
2014-12-18 09:22:13
中国化工报
对于已习惯于高油价的世界经济来说,此轮油价大跌改变了太多。在人们的想象中,石油生产者将会因油价下跌而受损失,石油消费者将会因油价下跌而得益。但问题不这么简单。12月15日,中国石化联合会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吴俞岐表示,今年以来油价持续大跌令国内炼油行业全面亏损,亏损总额甚至达到上万亿元。
据了解,纽约商品交易所2015年1月主力原油合约12月15日跌1.9美元,收于55.91美元/桶。这是主力合约2009年5月以来最低收盘价位。今年纽约油价累计已经暴跌了43%。在油价连动机制的作用下,国内成品油价格也迎来“十连跌”。多家机构认为,按目前原油现货价格来看,12月26日成品油存在“十一连跌”可能。
“参考国际原油交易价格的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导致炼油企业高价买原油、低价卖成品油。我近日在与山东、广东的地方炼油企业沟通时,他们纷纷表示因为巨亏已经准备停产。”吴俞岐强调。
据了解,目前国内有一定规模的炼油企业达200家以上,除了中石油、中石化、中国海油、中国中化等央企外,还有数量不菲的地方炼油企业,这些企业的单套加工能力在200万~1000万吨/年。因为原油价格的连续下跌,目前国内炼厂报出的(隐性及表面的)亏损额已达上万亿元。
“国内购买的原油基本上按照80天以前的价格,但是国家的成品油定价只针对终端加油站,根据国际原油价格现价的变化,经7至10天一调整。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下跌43%,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十连跌’,但因为购油与加工不能同步,国内原油加工企业苦不堪言。”吴俞岐说。
“地方炼厂已经难以维持,而几大央企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长此下去,将导致国内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吴俞岐忧心忡忡地说。
多位业内人士呼吁,国家在对成品油定价时应考虑到国内炼油企业从原油采购、运输及加工全过程的周期,适当延长成品油定价周期,以减少企业亏损。否则连续亏损下去,将导致企业负债率大幅提升,良性资产缩水,最终极大地削弱国内炼油企业的竞争力。
文章关键词:
炼油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