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美国燃料乙醇产业瞄准海外市场
美国燃料乙醇产业瞄准海外市场
  • www.chemmade.com
  • 2014-12-16 14:54:03
  • 中国化工报
  •     由于玉米产量的增长,美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迅速,正成为世界燃料乙醇出口市场主力。今年美国玉米制燃料乙醇出口净增31%,达到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满足了从韩国到波斯湾产油国对汽油含氧添加剂的需求。
        
        国内乙醇供应过剩
        
        伴随着美国页岩油开采业繁荣带来的大量成品油出口海外热潮,美国农作物丰收也正在推动着燃料乙醇工业的快速发展。与十年前相比,美国玉米产量增加了6600万吨以上。全球其他地区对美国乙醇的需求正好帮助美国消耗过剩的乙醇供应。
        
        美国燃料乙醇年产能高达149亿加仑,而由于有掺入标准的限制,燃料乙醇在每年1350亿加仑的美国汽油市场所占份额不超过10%。
        
        自美国政府上月表示将推迟制订今年生物燃料消费配额之后,目前美国生物燃料强制标准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美国的炼油商一直呼吁政府的可再生燃料标准进一步降低乙醇调和的使用量。美国环保局在2013年11月建议把汽油中乙醇掺入量降低至9%,这将使每年乙醇的消耗量再度下降。
        
        自10月3日以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工业乙醇价格上涨了18%,并成为此期间表现最佳的燃料品种。相反原油已陷入熊市,自6月份以来价格下跌了38%,导致汽油期货价格下滑了43%。美国燃料乙醇供需矛盾可能会更大。
        
        努力寻找海外需求
        
        由于国内消费不足,美国乙醇行业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需求来源。而出于环保的考虑,很多国家都有扩大燃料乙醇消费的计划。据总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可再生燃料协会(RFA)称,今年以来,美国的贸易代表团访问了秘鲁、巴拿马、日本和韩国,并计划最近出访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去年由美国商务部组织的前往巴西北部的贸易代表团曾赢得一份价值2900万美元的乙醇销售合同。
        
        谷物加工大型厂商Archer-Daniels-Midland公司(ADM)、乙醇生产商Green Plains可再生能源公司和瓦莱罗能源公司,美国四家最大的乙醇公司中的三家都强调以出口作为业务增长来源。Green Plains公司CEO托德·贝克尔前不久表示,该公司至2015年第三季度一直都有外销订单。据总部位于纽约的花旗集团估计,2015至2020年美国乙醇的年均出口量在9.5亿~10亿加仑,是2010年出口量的两倍以上。
        
        产品极具竞争力
        
        美国燃料乙醇生产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富产玉米地区,通过工厂发酵制成。今年由于玉米丰收,乙醇生产商本土供应严重过剩。花旗集团分析师阿卡什·多希表示,美国乙醇出口之所以能够快速增长,部分原因是美国燃料乙醇的价格极具竞争力,这也是美国燃料乙醇行业的优势所在。
        
        据彭博智生物燃料分析师亚历杭德罗·萨莫拉诺·卡达维德分析,巴西作为世界第二大燃料乙醇生产国,因为生产成本持续增加,竞争力已显著减弱。据彭博社数据,自2010年以来巴西的甘蔗乙醇产量已经下降6.1%,因为这方面的投资减少。
        
        由于巴西乙醇产量降低而缺乏竞争力,美国借此机会增加乙醇出口。美国的乙醇客户包括欧佩克成员国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和阿联酋等。据美国能源部统计,9月美国乙醇出口总量达135万桶,约为美国汽柴油出口量7550万桶的2%。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在2010年已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成品油出口国,出口量达231万桶/天。去年美国成品油出口达到创纪录的438万桶/天。也有部分乙醇随成品油出口到多个国家。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控制污染物政策,美国有望进一步扩大燃料乙醇客户的名单。11月12日,美国和中国达成协议,将共同努力减少世界上两个最大排放国的污染物排放。一年前,中国首次大规模采购了美国燃料乙醇,用于提高汽油辛烷值并降低排放,当时的购买量为8.4万桶。今年8月,中国又从美国购进7.9万桶燃料乙醇。
        
        美国可再生燃料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勃·迪恩表示:“如果我们不能在甲地出口,那我们就出口到乙地。总之,我们的重点将面向海外。”
  • 文章关键词: 美国燃料乙醇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