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以来,
乙醇市场震荡下行,成交量不断走低,降幅达100~250元(吨价,下同)。12月10日,山东地区普级玉米乙醇报价6200~6500元(含税);吉林地区普级乙醇主流报价在6000~6300元。后市来看,在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玉米临储政策尚未发力,需求面暂无明显利好支撑,业内观望气氛尚显浓厚,下游多刚需定采。目前市场价格底部已被确定,不过上涨空间不大。预计短线市场僵持为主,进退两难。
过剩率高达142%
目前国内乙醇生产工艺主要有煤制乙醇和发酵乙醇两种。煤制乙醇方面,近两年仅有塞拉尼斯去年在南京投产了产能27.5万吨/年的煤制乙醇工业化装置,对乙醇整体市场影响不大。而国内发酵乙醇产能庞大,2013年全国发酵乙醇产量较2012年增长11.45%,突破1000万吨,过剩率高达142%。2014年虽然产能呈现放缓态势,但产能过剩格局仍在延续,行业开工率整体水平偏低。同时原料玉米价格近两年一直处于2000元以上,乙醇市场价格却未见同步攀升,令生产企业成本倒挂、业绩亏损成为普遍现象。
“小、散、乱是当前乙醇行业的特点。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成为企业夺取市场的重要手段。并且行业受原料牵制严重,尤其在玉米价格高企的情况下,成本压力近几年一直难以缓解。不仅如此,煤制乙醇虎视眈眈,发酵乙醇成长空间受限。”吉林博大生物公司一位主管人员表示。
据了解,目前乙醇行业整体开工率不足六成,厂家库存低位。但随着山东、河南新粮的上市,市场整体开工率上升,供应增多,将对后市产生压力。
玉米临储利好有限
玉米是发酵乙醇的主要原料,11月25日,国家玉米临储政策出台,但目前来看对市场利好有限。内蒙古、辽宁玉米收购价格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龙江1.11元/斤。2014年玉米临储收购价格较2013年持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今年的收储力度稍弱于往年,且今年托市收购时间也较往年晚。
“虽然短期来看,政策的公布会对东北玉米市场产生利好,但是价格涨幅估计有限,因为我国玉米供大于求的格局明显。”吉林燃料乙醇公司供应分公司王经理说。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陈玉米库存还在7000万吨的水平。而港口库存高企也对市场形成压力。截至12月1日,北方港口玉米库存330万吨,环比增加逾100万吨,同比增加近100万吨。南方港口玉米库存量为32.5万吨,环比增加约2万吨,同比增加约14万吨。企业采购心态谨慎,玉米价格偏弱运行,对乙醇市场难以形成利好支撑。
另一原料木薯的主要产地泰国,受天气影响,新货较少,导致港口木薯库存偏紧,支撑业者心态。但对乙醇整体市场影响同样有限。
下游需求难以提振
目前,下游买盘积极性仍不高,按需定采为主。
作为乙醇重要下游,
醋酸乙酯市场延续盘整向下的走势。11月末,山东兖矿20万吨/年醋酸乙酯、南通联海20万吨/年醋酸乙酯装置均重启,行业开工率提高至六成左右。并且部分厂家库存较高,市场整体供应面充裕。而随着天气转冷,终端一些小企业陆续停工,下游按需采购,现货市场交投平平,对于原料乙醇难以形成利好。
另一下游白酒市场需求低迷。2013年国家限制三公消费、反腐八项规定等政策措施直接影响高端白酒的销量,而塑化剂风波延续及严查酒驾等措施,也使白酒黄金暴利时期终结。白酒行业惨淡经营导致上游原料酒精需求低迷。
“前不久,国家取消了酒精消费税。在白酒行业景气度处于整体低迷的状况下,这一举措对中高档白酒影响不明显,对低档白酒而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短期来看,对市场影响有限。”王经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