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焦化行业转型升级任务紧迫
www.chemmade.com
2014-11-28 14:15:59
中国化工报
目前,我国焦化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供大于求的困境,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进行改革创新、应对挑战,已成为焦化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课题。这是近日召开的第二届煤焦化产业大会上传出的消息。
国内供需矛盾突出
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仍在深刻调整之中,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受此影响,我国焦炭产量从3月份后一直负增长。根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中国前三季度焦炭产量为35434.1万吨,同比减产0.35%,增速同比下滑8.55个百分点。其中,钢铁联合焦化企业焦炭产量9595.0万吨,同比减产5.25%,增速同比下滑7.55个百分点;独立焦化企业焦炭产量25839.1万吨,同比增产1.61%,增速同比下滑8.99个百分点。
中焦协会长崔丕江指出,焦炭市场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国内焦炭市场需求疲软、产能严重过剩、定价机制不严谨的无序竞争状态。炼焦煤供需正在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值得欣慰的是,焦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向好,从焦化产品出口的情况看,仍具有一定的开拓空间。
崔丕江表示,目前我国焦化市场体系不完善,竞争不规范,起伏波动频繁。焦化企业应尽快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采取有效措施和运行机制,积极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深刻理解和运用市场规则,力求在竞争中求得主动权。另外,企业还要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管齐下。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焦化产品质量、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而管理创新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
脱困还需深加工
关于目前煤焦油加工产业的现状,黄骅市信诺立兴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周小野表示,80%的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还有至少十余套装置长期停产。研发方面投入不足,没有差异化竞争;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没有后劲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其实,在技术进展方面,装置的规模已经进一步放大:单套装置加工能力30万吨的成为主流,单套装置加工能力50万吨的已经建成投产,大规模必然能降低加工能耗,而且对小产品的富集带来好处。其次是加工深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例如洗油深加工、粗酚深加工、沥青深加工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旭阳集团化工公司副总李玉杰认为,2014年粗苯加氢行业面临的三大问题,一是加氢苯的比重大幅增长,但话语权远未达到预期水平;二是盈利能力大幅减弱全行业亏损成为新常态;三是安全、环保政策趋紧,抬升加工企业成本;四是焦化企业对深加工和芳烃产业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认知深度仍然不够。
李玉杰提出,加氢苯企业要想走出困境,首先要合理规划、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另外,企业还要注重改进营销手段和拓展市场渠道,使原料进得来,产品出得去。同时要做到精耕细作,关注小产品。
随着我国对焦炉气综合综合利用项目的重视,上海华谊工程有限公司积极探索,结合公司专有技术,逐渐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焦炉气综合利用技术,并得到了利用。上海华谊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采用CO催化偶联合成草酸酯再加氢生成乙二醇工艺,可以采用煤制合成气、焦炉气净化制合成气、电石尾气净化制合成气等多种原料气来源,具有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产品纯度高、生产连续化等优点,是洁净生产、环境友好的先进绿色的工艺。该项技术已在上海焦化万吨级示范装置上连续运行14个月,催化剂性能仍然优异,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值——生产负荷大于90%,聚酯级产品达到93%以上。目前该装置已纳入正常的生产管理系统。
文章关键词:
焦化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