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
二甲基亚砜市场主流到厂价8400元(吨价,下同),较10月窄幅上涨100元。龙头企业湖北兴发库存1000吨左右,河北沧炼库存800吨左右,欠款销售,货到两个月账期。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价格上调主要是由丰喜新绛6000吨/年装置停车,市场供应短期减少所致。但长远看来,受技术制约,下游市场被进口产品挤占,主要原料支撑不足,企业还将深陷赊账销售的尴尬中。
国内产能超全球需求 企业减产规避风险
目前,全球仅中国、美国、法国和日本有二甲基亚砜生产装置,合计年总产能12万吨左右。其中中国独占七成,超过8.5万吨,美国1.5万吨,日本1万吨,法国0.6万吨。然而,目前全球年需求总量不过5万~6万吨,产能过剩严重。
国内主要装置包括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5万吨/年,沧州东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1万吨/年,山西阳煤丰喜肥业(集团)新绛分公司6000吨/年,兖矿鲁南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000吨/年。国内市场年实际消费总量在2.5万~3万吨,供需矛盾突出,行业平均开工率不足50%。
“由于行业流行欠款销售模式,资金回笼慢且有风险;销售给中间贸易商利润又会进一步被压缩,企业亏损严重。有的企业不得不选择转产或者检修规避市场风险,比如新绛装置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停产,目前尚无开车计划。”阳煤丰喜运销公司二甲基亚砜产品销售负责人杨先生表示。
需求虽有良好预期 下游开发受制技术
二甲基亚砜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电子等领域,近几年在碳纤维行业的应用也不断被开发。目前,国内碳纤维业90%使用的是二甲基亚砜原丝技术,每吨原丝需消耗二甲基亚砜0.5~1吨。据预测,国内碳纤维需求将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扩大,到2030年,全国碳纤维需求量将达30万~50万吨,因此国内二甲基亚砜需求有良好预期。
但尴尬的是,由于技术制约,中国碳纤维进口依存度超过80%。国外产品的冲击,国内原丝质量的制约,导致国内碳纤维对二甲基亚砜需求难以放量。目前碳纤维行业龙头日本东丽一家企业产能2万多吨,生产的是电子、医药级高端产品,而我国吉林化纤碳谷碳纤维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总产能才到2万余吨。除了合资企业河北沧州东丽公司生产的电子级碳纤维产品成功应用到航空等领域,其余基本都是民用,产品质量无法与国外产品竞争。
“2013年二甲基亚砜平均到厂价格在9900元左右,最高价在1.5万元,今年市场整体处于下行态势,10月份价格降到年内最低点8300元。一叶知秋,国内同行日子都不好过。但不同的工艺,成本不同,利润也不同。湖北兴发开车比较正常,应当还是有一定利润的。”杨先生说。
原料价格下挫 市场雪上加霜
国内二甲基亚砜的主要工艺是硫化碳法,主要原料为
甲醇和
二硫化碳。一般来讲,生产1吨二甲基亚砜需要消耗甲醇1.06吨。10月24日,国内甲醇开盘上冲到上方2660元压力位受阻后,急剧下挫,11月5日已降至2451元左右。
业内分析,甲醇后市价格仍有下行空间和风险,原料价格的下降会进一步拖累二甲基亚砜行情走跌,让本已惨淡的二甲基亚砜市场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