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多晶硅双反或致中下游企业受损
多晶硅双反或致中下游企业受损
  • www.chemmade.com
  • 2014-11-07 09:32:13
  • 中国经济网(北京)
  •     日前商务部联合海关总署发布公告,2014年9月1日起暂停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申请的受理。部分光伏中下游制造企业对此表示,此举或将加速下游企业在海外投资,减少国内光伏就业机会,最终削弱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下游制造商被迫海外建厂
        
        “目前我国领先的硅片企业较海外企业成本优势在8%-10%左右,由加工贸易改为一般贸易后,硅片企业增加了多晶硅进口关税、反倾销税、增值税和相应的资金成本,并面对因美国多晶硅进口渠道被封堵而带来的价格上涨,多晶硅采购成本的增加将使硅片企业全球竞争优势严重削弱”,SEMI光伏顾问委员会光伏单晶分委会相关专家如是说。
        
        以某硅片企业为例,采用一般贸易方式从OCI进口多晶硅料时,付出的成本将增加18%左右,而多晶硅料占硅片成本比重约为45%,最终硅片成本会上升8%左右。
        
        在此压力下,为规避贸易壁垒,中下游制造商被迫海外建厂,以抵消多晶硅采购成本上涨的影响。据了解,晶澳、晶科在南非建组件厂,正泰收购德国Conergy法兰克福组件厂。目前,国内单晶制造商卡姆丹克也已在马来西亚建厂。
        
        国产多晶硅尚不具有优势
        
        SEMI光伏顾问委员会光伏单晶分委会相关专家同时也指出,国内硅片企业大都以出口为主,加工贸易是拓展海外市场的主要方式,暂停多晶硅加工贸易将直接限制硅片的出口通道,减少中国硅片企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可能造成行业垄断。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硅片产量23GW,出口7.3GW;组件产量26GW,出口16GW;同期进口多晶硅8万吨。进口的多晶硅基本以硅片或组件等形式出口海外。即使在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已经大规模启动之际,中下游光伏产品仍有60%以上需要出口,尤其是一线企业出口占比更大。
        
        而国产多晶硅成本和品质尚不具有优势,无法满足高效硅片的发展需求。未来光伏市场将向N型高效发展,目前国内硅料因品质还不能稳定供应,例如:N型单晶的少子寿命规格为1000us,国产多晶硅在此规格要求下的不合格率为15%-20%,而进口多晶硅的不合格率仅为0.5%-0.9%,暂停多晶硅加工贸易将削弱中国高端光伏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中国光伏行业参与未来的竞争……
        
        据了解,作为国内最大的多晶硅厂商和硅片厂商,保利协鑫拥有6.5万吨的多晶硅产能和13GW的硅片产能,2014年上半年多晶硅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5.7%。政策将助长少数企业垄断地位的形成,不利于多晶硅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国内光伏中下游企业呼吁,应关注光伏中下游企业的实际困难,保障多晶硅加工贸易通道的顺畅,强化光伏产品国际竞争力。
  • 文章关键词: 多晶硅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