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河北“削钢”加速 铁矿石压港煤炭库存
河北“削钢”加速 铁矿石压港煤炭库存
  • www.chemmade.com
  • 2014-09-27 08:57:20
  • 中国经营报
  • 钢铁行业上下游“压力山大”。


    “现在港口积压了一亿多吨的进口铁矿石。”近日,铁矿石贸易商尚经理告诉《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铁矿石”压港形势不容乐观。


    进口铁矿石价格也跌至成本价附近。数据显示,目前,进口铁矿石(粉矿)到岸价格已在80美元/吨左右,而2013年8月末的到岸价格还是135.51美元/吨。


    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不仅影响了铁矿石进出口的表现,给本行业带来压缩产能的巨大压力,也让煤炭行业找不到更多销路,波及到了煤炭行业的表现。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底,全社会煤炭库存已经持续33个月达到3亿吨以上;其中,煤炭企业库存10100万吨,同比增加1500万吨,增长17%;重点发电企业存煤7953万吨,同比增加1605万吨,增长25.3%。


    业内人士表示,重点电厂库存增幅25.3%,“这个量非常大,增长了近四分之一。”


    “现在,做煤炭和铁矿石贸易商有点”靠天吃饭“的感觉,在北京雾霾严重、河北关停钢厂不断增加的日子里,铁矿石价格和煤炭的价格不断看跌。”一位贸易商人士表示。


    河北加速压缩钢铁产能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煤炭产销量“双下降”,其中煤炭产量25.18亿吨,同比下降1.44%;煤炭销量24亿吨,同比下降1.62%。


    另有数据表明,2014年以来,铁矿石价格已经下跌将近50美元/吨,比2013年年底下滑了将近40%。


    而中国钢铁第一大省——河北省压缩钢铁产能的行动,无疑加剧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对于煤炭行业来说,除了火电厂之外,钢铁企业是煤炭企业的“大客户”,钢铁企业的生产情况直接影响煤炭的销售。而河北是中国华北地区钢厂的集中地,国内有三分之一的钢产量来自于河北。因为烧结炉钢材前期生产的设备会造成空气污染,河北钢铁企业的排放问题等被认为是京津冀一带雾霾严重的罪魁祸首,治理雾霾的压力让河北不断加码压缩钢铁产能的力度。


    普氏能源资讯总监陆彬告诉记者,河北省已经成为环保部关注的重点目标,其中,主要是对河北省的钢铁企业进行监控,确保他们的环保达标。比如,2014年7月环保部列出341个钢铁企业的相关设施不环保,涉及的企业主要是在河北省,341个设施包括球团矿场、高炉、转炉,原料厂等,还有一些烧结设备,还有原铁的生产厂。


    据普氏能源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河北省已经关闭了或者是升级了73%的上述这些设施,有40家烧结厂已被关闭,26家烧结厂进行了设备升级处理。


    记者获悉,主管工业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推出了相关强制性措施,要求河北省关闭一些钢铁产能,从铁这方面来说,每年要关1000万吨生产的能力;从钢这方面来说,每年也要关闭3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前述所及的尚经理不久之前刚去唐山考察,“环保部去河北迁安检查,当地有7到8家大型钢铁企业,但只有4家获得了环保牌照,这意味着,没有获得环保部牌照的钢厂,没有停产至少也得立即减产。”


    “虽然也有房地产形势和经济下行因素的影响,但是现在最直接的变化就是钢厂因为环境问题停产。”尚经理认为,“现在铁矿石价格和焦炭价格不振,与环境治理和高炉关停有很大的关联。”


    河北一地的钢铁企业之所以能左右整个铁矿石市场的行情,是因为河北的钢铁企业是全世界铁矿石的最大买家。普氏能源一位分析师表示。


    “如果北京的雾霾不太严重,河北的钢铁企业就不会被要求关闭烧结炉,这样钢厂就会直接采购进口矿高品位的铁矿石,进口铁矿石价格就会上涨。”普氏能源咨询亚太区钢铁分析师李红梅表示,“在北京雾霾非常严重的时期,河北的钢厂连炼钢高炉也会被关闭,需求瞬间减少,进口铁矿石价格就会下跌。”


    与此同时,“从2013年10月开始,二级焦炭的价格从1400元/吨到了1000元/吨,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产品需求都受到了影响。”尚经理告诉记者。


    供求失衡加剧


    河北钢铁企业大量关停减产,影响的是铁矿石的需求面,从供给层面来说,全球铁矿石巨头的扩张计划,导致了供给的激增,也是造成目前局面的重要原因。


    据记者了解,更加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从目前全球几大主要矿山的扩建计划看,全球铁矿石新增产能投产的高峰期是在2014~2015年。


    矿业巨头力拓的计划是:2014年中期,力拓的年化铁矿石产量将会达到2.9亿吨;随着一些低成本矿山的投产,2015年铁矿石的年产能将达到3.3亿吨;到2017年,力拓的年产能将进一步提升至3.6亿吨。而在2013年,力拓的铁矿石产量为2.59亿吨。


    另一巨头淡水河谷的计划是,到2018年将铁矿石年产能从目前的3.06亿吨提至4.8亿吨。必和必拓则预告了2015年的年产能将达到2.6亿吨。


    “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与铁矿石卖家供应关系都在发生变化。”行业资深专家马忠普表示。


    此前,国际铁矿石大卖家正是基于中国市场的旺盛需求,才不断扩大自身产能的,并且想尽办法打破铁矿石价格的长期协议规则,形成短期定价的机制。


    据记者了解,自2005年开始,中国市场的铁矿石需求量出现迅猛增长,按照当时的铁矿石谈判规则,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与亚洲市场铁矿石大买家——新日铁、浦项、宝钢等进行了车轮式的谈判,约定一旦参与谈判的两家企业形成了价格协议,所有卖家和买家都要自动执行已经形成的协议价格。


    此后,铁矿石协议价格每年都出现了惊人的涨幅,从20%到40%,有的年份涨幅甚至高达96.5%。


    前述尚经理告诉记者,现在铁矿石大面积压港的现象不容乐观,铁矿石供应商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环保压力将长期存在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相关官员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年均GDP增长目标是7%,在过去三年,我国GDP实际上分别增长了9.2%、7.7%、7.7%;根据目前的经济发展走势,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年均增长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但有四项规划指标是最让人纠结的,“这四项还都与节能环保有关,包括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能源消费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这四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与规划的进度相比是滞后的。”该官员认为,对于“十二五”规划中进展不力的节能环保领域,今后的措施不可能放松,还是要顶住压力不断改进。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减少8%,同时还将氨氮和氮氧化物首次列入约束性指标体系,要求分别减少10%。这对钢铁等行业的影响很大。


    “为了做好结合大气治理的工作,一些地方政府启动了钢铁、水泥、电力、平板玻璃等行业的脱硫脱硝及除尘改造工作。比如,河北省下了很大力度,拆除了一批钢铁和水泥的生产线,对全省产能过剩行业的重点企业加强了环保监控。”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人士透露,作为对环境治理的兑换条件,北京提出向河北转移一些项目和产业,包括部分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还有一部分商业集散中心和物流项目。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需要河北扮演什么角色就演好什么角色。首先是要搞好规划,要一套规划蓝图走到底,配合好京津,坚决按规划办事,在省级层面来对接北京,从组织上保障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顺利推进。”河北省书记周本顺表示。



    从多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表态来看,中国钢铁第一大省——河北压缩钢铁等行业产能的压力在短期之内不可能减轻,钢铁产业链上下游的供求关系短期之内也不会发生逆转。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