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下旬开始,国内
煤焦油(主指高温煤焦油)四大区域市场中的东北、西南市场迎来了低位调整行情。7月下旬,上述两大区域主流成交价跌至2100元(吨价,下同),创下今年以来新低,环比跌幅4.5%。受此影响,全国两大高端价格成交区域华东、华北市场也于8月中旬开始相继下滑,区域主流成交价跌至月底的2500元左右,跌幅3.8%。同时,中低温煤焦油等同系物产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走低调整趋势。业内专家预计,受当前下游市场走软、环保压力加大、税收政策紧缩、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煤焦油后市可能进入新一轮低位调整周期,不排除再探底部的可能性。
下游支撑能力下降迫使行情走软
据了解,进入8月份以来,国内煤沥青需求无明显改善,市场价格仍处低位,开工能力受限,对煤焦油采购量呈现了小幅萎缩现象。同时,煤焦油深加工的另外几种主要产品如工业萘、洗油也出现了连跌趋势,焦油加工企业盈利状况不佳,部分企业选择了停车避市。由于华东、华北市场的加工成本较高,企业压力尤其明显,多数装置停产。炭黑市场在内销交投清淡的背景下,出口量又受印度反倾销调查影响有所下滑,企业整体开工维持在50%左右。综合显示,下游深加工产品短期内呈现下降趋势,这是近期各地煤焦油市场被迫进入回软调整的主要原因之一。
环保加压致使企业销售渠道受限
在山西、河南、河北等煤焦油主产区了解到,随着国内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一些地区煤焦油被列为危废产品销售监管,走环保局五联单销售手续,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才能采购,极大地限制了煤焦油生产企业的销售渠道。另外,受当前危化品运输监管升级的影响,北方煤焦油货源南下减少,北方地区生产企业销售渠道进一步受限,这也是北方地区价格率先走低的原因之一。同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信息显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焦炭产量4024万吨,同比增长2.8%,粗略统计,7月国内煤焦油产量在160.96万吨左右,产量小幅增长。因此,在产增销减的背景下,市场迎来了一轮走软调整行情。
税收政策影响调油企业关联上游
据了解,国家对油品消费税征收自2013年1月1日起已涉及全部液体产品,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各地地炼企业也整理了免税液体产品名录上报备案,各地方税务部门正在细化完善实施细则。经过了1年多的探索和规范,对调油或地炼企业的消费税征收已到了攻坚阶段,今年将迎来新的调整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消费税改革的方案明确指出,要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该方案预计在第四季度出台。受此影响,一些中小调油及地炼企业经营将面临巨大压力,一些大型地炼企业也要受到高成本压力,这些压力必然向上游中低温煤焦油企业传导,进而波及全系列煤焦油产品市场。
宏观经济承压后市偏空或迎调整期
据悉,中国8月份汇丰制造业PMI初值50.3,连续3月走低,远低于预期。且四季度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全年中的淡季,尤其是四季度中后期,整个工业及经济发展都将处于收缩态势,因此后期宏观面对化工市场的支撑力度依旧不足。业内人士预测,在8月份宏观面因素对化工市场影响偏空的背景下,不排除惯性延续。在8月14日于呼和浩特举行的华北、西北汽柴油及调和原料贸易洽谈会上,国家信息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牛犁发布报告称,房地产行业预计要经历1~3年的调整期,甚至可能达到5年,这对作为上游的煤焦油深加工行业也是一个消极因素。
但是,也有业内专家提出煤焦油后市仍有利好因素。因为9月和10月是中国化工市场的传统旺季,工业萘下游采购量可能增大,终端汽车市场进入销售旺季,轮胎市场整体开工率提升,对炭黑需求或将有所放量。在利好、利空博弈的背景下,煤焦油后市有望迎来新一轮调整周期,窄幅整理或成未来主流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