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油气行业面对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成品油市场需求不旺等不利因素,积极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推进结构调整,全行业基本实现平稳运行。下半年油气市场运行将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国家和油气行业应采取何种措施应对市场变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润生介绍,上半年我国油气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国内原油产量保持稳定,进口量同比增长;成品油消费增幅放缓,柴油表观消费量连续14个月下降;国内天然气生产持续增长,LNG进口量逐月下降;石油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小幅增长,利润水平下降。
李润生认为,今年下半年,油气市场将呈现四大看点。
全球石油供需的基本面由相对宽松转为相对平衡,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不可忽视。预计下半年世界石油需求为9380万桶/日,同比增长155万桶/日,同比增量高于去年。尽管石油供应增量高于去年同期,但总体上供应增长小于需求增长。近期伊拉克等产油国的政治和社会动荡给石油供应和油价所带来的潜在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国内原油供给能力保持相对稳定,对外依存度逼近59%。按照综合预测法预计,2014年国内原油消费量为5.08亿吨左右,国内原油产量为2.1亿吨左右,原油进口量约为2.98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8.66%。
国内成品油需求持续低速增长,供需市场相对宽松。预计2014年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2.92亿吨左右,成品油产量为3.02亿吨左右。其中汽油表观消费量为1亿吨,同比增长6.8%,增速降低1个百分点;柴油需求继续负增长,全年表观消费量约为1.67亿吨,同比减少2%;煤油需求增速较高,预计全年同比增长12%,增速上升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成品油净出口1100万吨左右,同比增加200万吨。
国内天然气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供应缺口较大。预计2014年国内天然气产量为1325亿立方米,其中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合计1310亿立方米,煤制气15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600亿立方米。总供给量可达1925亿立方米。预计2014年天然气需求量为2061亿立方米,其中,城市燃气需求量为951亿立方米、发电用气需求量为352亿立方米、工业燃料需求量为531亿立方米、化工用气需求量为227亿立方米。总缺口为136亿立方米。
最近两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速为8.4%,明显低于需求的增长。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煤改气”、“油改气”以及天然气汽车等工程项目的大量上马,天然气消费将呈大幅刚性增长趋势,由于季节峰谷差矛盾突出,冬季供需形势仍比较严峻。
针对当前我国油气供需现状,李润生提出了四点建议,以促进油气行业健康发展。
一是适当提高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随着原油进口逐年增长,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提高国内原油保障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战略。针对我国油田15%~20%的自然递减率和7%~10%的综合递减率,必须千方百计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增加已探明储量的动用率,支持鼓励低品位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国内原油保障能力。建议国家将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从目前的55美元/桶提高到75美元/桶以上,并适当扩大费率级差。确保生产企业在国内石油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是继续推进天然气价格税收政策改革。目前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呈大幅刚性增长趋势,国内天然气进口价格倒挂,非常规天然气亟待发展,调峰能力亟待加强。建议继续加大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推进现行存量气价向增量气价并轨,通过税收调减等措施对调峰保供企业给予适度扶持,对于承担社会责任购销价格倒挂的进口天然气实行进口环节增值税全额即征即返。
三是进一步完善进出口政策。长期以来,为保障油品供应,炼油行业生产汽柴比一般为1∶2左右,但由于汽车消费增长、炼油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经济下行等因素,汽柴油表观消费比从2007年的1∶2.16降到目前的1∶1.8,预计2015年将降到1∶1.69,成品油特别是柴油出口已成定势。建议2014年尽快安排2000万吨成品油出口配额以适应市场新变化。
四是进一步加强炼油行业监管。目前成品油市场逃避消费税现象严重,比如汽柴油产品变成“燃料油”或“液态烃”,将油品以“轻芳烃”、“重芳烃”、“调和油”等名义卖给调油商,还有大量
甲醇涌进成品油市场等,破坏了成品油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建议继续加强总量控制,坚持对新增一次炼油能力进行严格管理和审批,加强炼油行业质量、安全、环保、能耗监管,加强税收特别是消费税征收监管,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