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国家收储氧化钼 供应过剩局面难改观
国家收储氧化钼 供应过剩局面难改观
  • www.chemmade.com
  • 2014-07-18 09:24:17
  • 上海证券报
  •     7月17日,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召集国内主要钼生产商负责人商讨氧化钼收储事宜;这将是中储首次收购氧化钼,此次收储量在2000吨左右。洛阳钼业、新华龙、金钼股份等企业前去参会。
        
        业内人士称,国储曾在1995年收储过钼铁,相隔20年再次将钼纳入收储品种,显示了国家对钼品种的重视,收储消息将提振市场信心。分析人士称,自2000年以来,当前钼价已经是第二低位了,国家收储表明了对市场的重视。
        
        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以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军事等领域。根据公开资料,我国的钼储量、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全球前列。目前世界钼矿储量最大的是中国,约占世界总储量的40%。
        
        不过,此次收储根本不足以改变当前钼供应过剩的局面。
        
        2013年,我国钼金属产量约8万吨,而2000吨氧化钼折合金属量约1000吨,收储量仅占供应量约1.25%。
        
        国内钼业供应过剩压力较大。钼价从2007年高位回落以来一蹶不振,相关企业惨淡经营。目前,氧化钼价格跌破10美元/磅,已经达到主产区河南地区中小钼矿的成本线之下。
        
        今年4月以来,国际钼价快速上涨,涨幅最高超过40%,且钼库存降至低位,资本市场曾一度乐观。然而,由于供应过剩,中国钼价并没有跟涨。分析师认为,国际资本或借美欧经济好转炒作钼价。但不宜对国内钼价有太高期望。一方面,中国是钼矿最大需求国,但中国需求不振。另外,中国是全球最大钼供应国,且钼矿供应趋于分散,这均影响钼矿价格反弹高度。
  • 文章关键词: 氧化钼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