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主流
PTA企业联合保价,并且将定价策略从市场定价改成部分按成本定价。这犹如一支强心剂,给长期以来低迷的PTA市场注入了活力。PTA一改易跌难涨的局面,自5月上旬连续上涨,截至6月25日,PTA价格上涨超过1200元(吨价,下同),涨幅超过20%。然而,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PTA上涨势头难持久,受产能过剩、成本上涨、需求低迷的症结影响,长期来看,PTA价格将逐步回落。
市场供大于求
主流PTA企业限产保价引发了价格的大幅反弹,PTA企业的利润幅度达到了一年高点。然而,随着生产利润的恢复,部分工厂小装置恢复开车,市场供应增加,PTA市场将出现震荡。
6月21日,天津石化34万吨PTA装置重启;同时,翔鹭二期300万吨/年、汉邦60万吨/年产能也将结束检修。在利润诱惑下,个别PTA企业的开车可能将引发其他停车企业的开车举动,PTA开工率上升概率较大。当PTA开工率达到75%以上时,市场供应紧缺的局面就会得到缓解,而6月下旬,PTA开工率已经接近70%。
产能过剩是PTA的最大伤痛。目前全球PTA已经陷入供应严重过剩的困境,而中国的情况尤为突出,今年4~6月份,国内新增了3套装置总计约800万吨/年的PTA产能。据了解,今年下半年江苏三房巷120万吨/年、四川晟达100万吨/年、大连恒力120万吨/年、珠海BP125万吨/年等新建PTA装置将计划投产。但受市场因素影响,这些装置未必能按计划投产。市场人士认为,PTA企业限产保价虽然暂时起到了快速拉升价格的目的,但从长远来看,不会改变PTA行业产能过剩的格局,而且这种供应严重过剩的挑战还将日益严峻。下半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成本面临压力
除了市场供需影响外,原料
PX的价格也是影响PTA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2010年以来,PX短缺程度日益加重,2013年我国PX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0%。由于国内下游企业不得不从国外大量高价进口PX,PTA企业沦落到为上游打工的尴尬境地。
由于PTA企业的连续亏损,开工率不断刷新低位,上游PX的市场景气不断下降,国内PX进口价格也一路下跌。虽然PTA持续的行业性亏损对PX价格上行也形成了明显制约,但国内PX产能相对短缺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当PTA市场好转、开工率上升时,由于缺乏定价话语权,国外PX企业仍会将成本转嫁给国内PTA企业。
预计今年三季度,亚洲PX新增产能将超过600万吨/年;考虑到原料和PX价差已经恢复,前期检修的亚洲PX装置产能复产的积极性也将大大增加。因此,下半年,PTA成本仍然面临着较大压力,PTA企业的盈利前景仍旧不容乐观。
需求难以支撑
尽管在产业链博弈中,PTA暂时胜出,但是由于下游需求并没有根本改善,下半年,PTA上行阻力将越来越大。
首先,7月份为终端纺织服装市场的传统淡季,市场以刚需为主,多数呈小幅阴跌态势,因此,PTA成本进一步向下游转嫁难度加大,预计PTA市场继续上涨的空间受限。在成本推动之下,聚酯长丝和短纤工厂选择涨价来转嫁成本,但终端加弹和织造产品跟涨乏力,企业追涨采购的积极性不高。聚酯工厂的产销率下滑,开工积极性下降。据统计,7月中旬之前,聚酯产能将减少108万吨/年。此外占PTA下游六分之一的聚酯瓶片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征,7、8月份是传统的淡季。由于需求不振,所以下半年整条产业链的传导不会很通畅。
另一方面,面对PTA生产企业的限产保价和结算方式改变,下游聚酯企业也并不买账,部分企业通过降低开工率来应对。6月份,下游福建地区和江浙企业部分聚酯企业发布联合声明抵制PTA涨价,两个联合声明里提到的聚酯厂家的累计产能大约在1000万吨/年,占总聚合体产能的23%。还有些聚酯企业压力重重,不得不减产应对,部分聚酯工厂甚至已经停工。如果PTA企业不顾后果地提高开工率,将PX成本转嫁给下游,竭泽而渔的方式将难以长久。同时,PTA工厂限产报价的堡垒也正在逐步瓦解,PTA的开工率正在逐步上升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总体来看,业内人士认为,聚酯企业的需求低迷、开工率下降,PTA行业的开工率增加,都将加剧下半年PTA供应过剩的压力,未来PTA价格将逐步下跌。可以预见,下半年PTA市场行情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