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
丙烯拟投产装置纷纷进入倒计时,下游产能过剩状态难以改变,整个产业链条萧条状况或将持续。下半年市场难有抢眼表现。
新增产能持续释放
日前,中煤榆林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MTO)、30万吨/年PP投料试车,标志着又一个大型煤制烯烃全产业链项目正式开启。同时,卫星石化一期45万吨/年丙烷脱氢(PDH)装置将于7月投料试车,其新建的丙烯酸及酯项目也将于同期试车。据测算,卫星石化PDH正式投产后丙烯将完全满足自用,并有部分余量,而先前其丙烯自给率仅占七成左右。初步预计这将造成5万~7万吨/年丙烯市场增量,这无论是对华东地区的进口贸易还是当地市场都会造成一定影响。另外,绍兴三圆、海越股份旗下的PDH也将在下半年投产。可以预见,届时华东地区丙烯市场竞争将加剧。
京博石化25万吨/年混烷脱氢传出将于7月投料试车,年产丙烯11.52万吨、甲基叔丁基醚(MTBE)16.44万吨、正丁烯7.42万吨。据了解,该项目投产后所产丙烯将全部外销,相应的则是市场话语权的增强。目前山东地区丙烯日商品量在2200~2400吨之间,而该项目投产后将使山东地区日商品量增加一至两成,这将直接导致周边地区流入山东丙烯总量的减少。届时山东地炼的竞争压力或将增大,进而影响丙烯市场价格。
下游需求难以好转
从需求上来看,虽然吉神环氧丙烷装置开车,对于丙烯市场形成利好,但丙烯产业链终端需求无法跟进,很多下游产品市场价格不断走低,利润空间压缩,对原料丙烯下半年行情难以形成有力支撑。
从产能来看,2014年丙烯及各下游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扩能。与2010年相比,2014年丙烯国内产能增幅46.43%。其下游产品的产能增幅分别为PP48.86%;环氧丙烷39.2%;环氧氯丙烷66.02%;丙烯酸159.83%;丙烯腈40.84%。
PP下游塑料加工企业需求有限,高位抵触心理明显,多按需采购为主,随着市场套利空间逐渐减少,PP价格下跌空间逐渐打开。下半年虽然有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等企业PP装置开车,但这些装置基本都建设有配套的丙烯项目,对增加上游需求贡献不大。然而,这些项目的投产必然对PP企业造成产销压力,进而影响其对原料丙烯的采购。
另一下游丙烯酸及酯类,自2012年开始,国内产能开始突飞猛进,近两年来产能增幅明显,2014年产能更是有大幅飞跃,且面临产能集中释放的周期,后期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丙烯酸及酯类上半年价格跌幅分别为28.42%和20.13%,成为丙烯产业链跌幅最大的产品,丙烯酸丁酯甚至跌至2012年6月中旬的水平。丙烯酸及酯类整体景气度下降明显,前景不容乐观,难以对消化下半年丙烯产能起到有效作用。
环氧丙烷因利润空间尚可,导致新增产能趋之若鹜,市场已渐渐呈现过剩趋势。供大于需的格局预期令市场对于下半年行情抱有悲观态度,或致开工率降低,从而减少原料采购。
同时国外产品也虎视眈眈,涌入国内抢占市场。从进口数据来看,1~5月份,我国丙烯进口量突破12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增加14.54%,对于国内丙烯市场也形成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