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来,受出口需求向好和环保压力提升的推动,
钛白粉市场价格逐渐止跌回升。截至6月26日,钛白粉参考价为13360元(吨价,下同),与6月1日的13292元相比,上涨了0.51%;较4月初涨幅为1.96%。但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内需求一直难以放量,本轮行情多为明涨实稳。且由于新建项目即将投产,虽然巨头纷纷上调价格,但后市仍不容乐观,行业产能整合还将提速。
巨头接连提价
4月中旬,在西南龙头企业价格牵引的作用下,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生产商陆续跟涨,幅度在200~300元。6月10日,中核钛白发布公告称,自2014年6月10日起,将金红石型钛白粉销售均价上调300元。这是4月初以来,该公司第二次调价,第一次上调价幅度为600元。
据了解,自6月份开始,钛白粉国内外龙头企业的调价明显加快。其中,四川龙蟒自6月4日起,钛白粉价格上调300元,幅度逾2%,创出今年新高;国际钛白粉巨头石原(ISK)6月12日宣布,自7月1日起,亚太地区销售的钛白粉价格上调200美元。
从相关企业、贸易商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外贸需求向好、市场库存偏低和环保压力增大,是近期逆势调价的主要原因。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统计数据,今年5月我国钛白粉进口量为16422.314吨,同比减少18.78%;1~5月钛白粉共出口225330.1吨,同比增长57.37%。对于国内市场而言,近期海外的厂商纷纷宣布提价,海外市场需求增强,因此利于中国厂商继续扩大出口量。
后市不容乐观
衢州市东明化工有限公司销售部王经理表示,尽管钛白粉行情有所回暖,多数生产商库存不多,但持货商的实单价格多为老价格订单,时下实单执行价格多为“明涨实稳”的一单一议。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钛白粉产能近300万吨,到2015年则可能超过400万吨。从后市看,近两三年,各地已公布的扩产项目,包括已有企业技改、扩产、业外加盟项目多达近30个。虽说其中一些已作调整、延缓或搁置,但还是有相当多的项目要实现竣工投产。在未来市场需求不可能急剧增加的背景下,产能过剩、市场供求失衡趋势也将更明显。
产能整合加速
钛白粉是种典型的“两高一资”类产业,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的酸性废气、废水和废渣,不但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对生产企业也是很大的负担。今年4月通过的史上最严环保法,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环境成本。
我国多数以硫酸法生产工艺为主,且通用型产品较多,高档金红石型专用钛白粉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国内产能在5万吨/年以下的厂家有近30家,合计产能有近50万吨,占行业总产能的20%左右。为此,若有关部门大幅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部分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将面临整顿,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供给端的压力。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钛白粉行业分会秘书长郭欣荣表示,资源配置条件和环境荷载能力已成为我国钛白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钛白粉将迎来整合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