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休斯敦召开的IHS世界石化大会上,IHS化学负责亚太地区业务的副总裁托尼·波特表示,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多数新建烯烃产能仍将发生在亚洲地区。因为亚洲地区拥有39亿的潜在化学品和聚合物消费人口,占全球潜在消费人口的55%。但因资源比较贫乏,亚洲的烯烃产业发展主要遵循一种满足区域内需求,而非出口导向的“防守型”供应路线。
托尼·波特表示,亚洲的油气资源贫乏,石油储量不到全球3%,探明天然气储量约为全球8%。其煤炭储量较大,占全球总储量的31%,不过,目前,亚洲国家中只有中国开始利用煤炭作为化工原料。
托尼·波特称,中国一些煤化工装置投入运行,已宣布剩下的CTO-MTO项目会集中投产,而后,投产的项目将大大减少。
当前,中国正在投资新建大量的
丙烷脱氢(PDH)制
丙烯项目。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中国将开启5套新建PDH装置——绍兴三圆石化公司位于浙江绍兴的一套45万吨/年的PDH装置,将在二季度投产;浙江卫星能源公司位于浙江平湖的一套45万吨/年的PDH装置,计划二季度投产;宁波海越新材料公司位于浙江宁波的一套60万吨/年的PDH装置,计划6月份投产;扬子江石化公司位于江苏张家港的一套60万吨/年的PDH装置,将在三季度投产;烟台万华位于山东烟台的一套75万吨/年的PDH装置,将在2014年底投产。这5套PDH装置将新增285万吨/年的丙烯产能。
业内人士表示,与石脑油裂解装置相比,PDH装置的丙烯收率更高,而且投资更少。但是托尼·波特认为,PDH装置的经济性容易受丙烷价格季节性大幅波动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PDH装置是中国私营企业获得丙烯的唯一途径。
IHS化学还表示,印度尽管拥有增长潜力,但是烯烃的投资并没有跟上需求增长的步伐,烯烃衍生物进口正在强劲增长。亚洲其他地区,由于缺乏具有成本优势的原料供应,新建石脑油裂解项目的经济性很难得到保证,因此新建项目比较稀少。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正在研究一些石脑油裂解项目,这些项目的投产时间预计为2018~2022年。而日本和中国台湾的烯烃产业正在进行整合,预计总体产能将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