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内
草甘膦产量有将近20%的增长,已经到了历史最高位,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作为我国农药中出口量最大的品种,草甘膦外需不振是这次价格高位回落的主要因素。
2013年全球草甘膦消费量增长了约8万吨,增幅超过10%,但这个增长并非全来源于市场刚性消费需求。其中,主要出口目的地美国和巴西的进口幅度成倍攀升,这在一个侧面上反映了草甘膦消费中被库存的比例较高。这一点从2014年中国对这些地区草甘膦出口量的下降也得到了验证。但可喜的是新兴市场增幅较大,在一季度补上了这个缺口,总体出口仍是增长的。然而,二季度从趋势来看出口有所回落,外需不振应该是本轮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
此外,除了出口到美国、巴西产品量下降的因素,阿根廷民众因转基因作物引发的对草甘膦的抵制,以及国际经济不稳定和去年年底美国传统用药季节极寒天气等原因,也对需求和渠道正常备货产生影响,并且近期泰国政变也有可能对草甘膦对这一市场的出口产生影响。
目前,国内草甘膦的环保核查结果迟迟不出,至于后续是否有强有力的配套政策出台限制不合规产能,部分企业缺乏信心。另外,近期国内一些企业宣称有新增产能的计划,而俄罗斯某企业也表示要上马草甘膦项目。一些下游企业认为国家限制新建草甘膦装置的政策无法落地,并且未来供给将过剩,因而不急于下单,对市场形成利空。
总体来看,价格下跌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但也有利好,可以压制扩产冲动,并促进环保核查对中小产能的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