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氟化工过剩之风向下游蔓延 亟需政策指引
氟化工过剩之风向下游蔓延 亟需政策指引
  • www.chemmade.com
  • 2014-03-21 10:18:52
  • 中国化工报
  •     我国氟化工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低端过剩,高端短缺。为此,国内一些重点氟化工企业,将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开发具有更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氟精细化学品,如中化蓝天开发的三氟系列产品,巨化集团公司开发的聚四氟系列产品等。
        
        作为代表性的精细氟化工产品,三氟乙酸在2012年~2013年上半年,市场一度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涨,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效益。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国内大量同类装置相继上马,加上国际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2013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发生转折,三氟乙酸价格渐次跌向低谷。专家认为,要遏制氟化工过剩之风向下游蔓延,在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也必不可少。
        
        供求关系发生逆转
        
        三氟产品主要为三氟乙酸及三氟乙酸乙酯,应用于合成含氟的医药、农药和染料等领域。当前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印度和中国。据统计,全球三氟乙酸/三氟乙酸乙酯产能约为21780吨,其中我国现有产能为11800吨,集中在浙江、山东、江苏、江西等地,装置规模在年产600吨以上的有7家。另有装置在建的企业5家,潜在产能3280吨。
        
        而从需求来看,国产三氟乙酸主要用于生产溴虫腈氟噻草胺等农药中间体,玻璃镀膜船用漆等新用途也有一定需求量。溴虫腈的市场需求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增幅趋于平缓。2014年国内溴虫腈厂家对三氟乙酸的市场需求量预计在1000吨左右,国外主要生产厂家巴斯夫该用途的需求量预计在800吨左右。由美国拜耳公司开发的酰胺类除草剂氟噻草胺,市场呈上升趋势,其三氟乙酸需求量预计1000吨/年左右。另外三氟乙酸用于生产三氟乙酸乙酯作为赖诺普利、依非韦伦等医药中间体的原料,年需求量预计在1000~1200吨。
        
        综合来看,目前三氟乙酸/三氟乙酸乙酯市场总容量预计在4000吨上下,相比于已有的产能,供过于求现象已经凸显。在三氟乙酸新的应用尚未发现之前,国内外市场对三氟乙酸的需求未见明显增长的迹象。由此带来了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不惜采取“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的低价竞争策略,引起了一轮市场混战。目前三氟乙酸产品的价格已经跌到谷底,行业陷入低迷。
        
        盲目跟风向下蔓延
        
        “国内氟化工行业的投资似乎总是脱离不了一个死循环:一家企业开发出好产品——其他企业一哄而上——产能大量过剩——打价格战——行业全面亏损。基础氟化工已经被重复建设给害死了,现在下游产品还是在走这条老路,长此以往,一个新兴行业又会很快死掉。”中化蓝天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浙江省氟化学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大枋也对氟化工行业的现状非常担忧:“基础氟化工过剩已是既成现实,向下游延伸对于消化原料产品是有利的,但是同样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氟化工这个行业本身是一个很有希望的行业,但是不能盲目地去发展,要考虑市场的容量,还要考虑环境的容量。现在的情况是,听说氟化工好大家都争着上,光提出要建立中国氟都的就有六七个,然而实际市场对氟产品的需求并没有那么高。一些开发区光顾着引进项目,却不去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据悉,三氟乙酸行业后进入者大多为民营企业,他们仅仅看到产品的短暂繁荣,便纷纷投资建设。这种在不了解市场供求的情况下作出的盲目投资决策,最终让自己多年艰苦创业积攒下来的资本打了“水漂”。
        
        政府调控至关重要
        
        王大枋指出,盲目跟风投资不仅给企业造成很大的风险,造成资源浪费,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极具破坏性。造成跟风投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管理部门对于行业发展的规划和调控功能缺位;二是我国法律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仍然太弱。消化产能过剩、促进产品结构调整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政府的有形之手同样不可或缺。浙江省在发展氟化工行业方面的一些经验应该值得其他省份借鉴。
        
        王大枋介绍,浙江衢州是全国最大的氟化工研发与生产基地,并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近年来,为避免低端重复建设,当地政府除了通过施加环保压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等行政手段,迫使氟化工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外,在引进新的氟化工项目时,总是要事先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对该项目进行调研和咨询,权衡利弊,慎重决策项目是否落地。
        
        正因为如此,目前浙江省的氟化工行业相较于其他省份而言,产品结构更加合理,产能利用率也更高。2013年,在国内氟化工产能总体开工不足六成的情况下,巨化集团、中化蓝天集团仍然保持了满负荷运行的状态。从浙江的做法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消除产能过剩,促进产业调整,除了企业要理性投资,政府部门的宏观把控和正确引导非常关键。
  • 文章关键词: 氟化工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