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武汉化工企业将全部迁出中心城区
www.chemmade.com
2013-12-17 10:39:33
中国化工报
12月2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了《武汉市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2013~2017年),要求明年内完成三环线内化工企业关停或搬迁。这是继2008年8月4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通过《关于加快推进三环线内化工企业搬迁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之后又一重大举措,给武汉市三环线内化企下达了最后“通牒”。
2008年以来,武汉市三环线内的127家化企已经关停或搬迁了40家,其中搬迁的化企分别落户到武汉化工新城北湖组团、洪山区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和省内黄冈等地。这些搬迁化企目前已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面临当前城市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武汉市政府再次出手,规定三环内剩下的87家化企明年内将全部关停或搬迁。
化企:借搬迁谋划升级
“从我们了解的全球情况来看,越是发达的地方,危化品企业离城市的距离越趋于合理。我们准备搬迁至黄冈化工园后,将通过5年左右时间实现10亿元的销售额。到那时,再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能源,企业的未来发展将是乐观的。”武汉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恒明说。
青江化工早在2009年11月就与黄冈市政府签订合同,投资5.5亿元将总部迁至黄冈化工园。目前,搬迁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今年将基本建成黄冈生产项目。据了解,在搬迁之前,青江化工为保证安全环保,专门请有关研究机构对企业原址做了土壤修复方案,以消除安全、环境隐患。“我们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不出安全环保事故。我们在这个地方生活工作了几十年,最后要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地告别,到新的地方去发展。”张恒明这样告诫企业的干部员工。
武汉无机盐化工厂是湖北省石化行业重点创汇企业,也在这次搬迁之列。2009年12月18日,该厂就与洪山区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签约,计划从硚口区迁往洪山区左岭镇。搬迁改造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用地250亩,建成后形成每年20万吨生产规模,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
“目前搬迁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进驻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后,我厂有望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型、工农业级向食品医药级的转型,实现绿色、循环、安全发展。”无机盐化工厂厂长聂治平说。
武汉方圆钛白粉有限责任公司明确外迁至黄冈化工园区,占地300亩,投资3.5亿元建设年产2.5万吨硫铁钛联产法清洁生产钛白粉搬迁项目,计划2015年建成,预计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5亿元,利润总额2500万元。目前已初步计划在黄冈建设一套年产3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的生产装置,项目环评工作已着手进行。
“搬迁对于我们是挑战,更是机遇,依托我们多年生产经营实践和潜江厂项目建设经验,成功实现搬迁,将极大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同时将从根本上改善员工工作环境。”该公司总经理毛明说。
专家:搬迁乃大势所趋
“三环内化企关停或搬迁,是建设生态武汉的重要途径之一。此举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是保障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李忠铭说。
李忠铭告诉记者,当前武汉市三环内已成为城市中心,三环内的很多企业已经被居民区包围。生产过程中,虽然企业也采取了措施保证各项环保指标达标,但由于防护距离达不到要求,异味、噪音等对市民生活仍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建厂时间较长,在环境、安全方面存在很大隐患。11月以来,武汉连续多天经历重度污染困扰的状况,也说明了城市建设中产业结构和布局的重要性。武汉市的化工企业,有责任,也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李忠铭对现有的部分化企表示了担忧:原来在三环内的化企,多是比较老的企业,许多企业由于技术落后、设备老化、控制水平不高等原因,出现了生产能耗、物耗过高、经济效益较低、环保水平不高的状况,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在过去,一些企业也针对这些问题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场地的限制、原有装置水平的限制等原因,解决问题的效果并不理想。
“现在要搬迁,实际上是企业进行全面改进的机会。我以为,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调整,改进生产技术水平,实现清洁生产。如使用无毒或低毒的原辅材料,使用清洁能源和高效利用能源,提高生产过程管理控制水平,达到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目标。”李忠铭充满期待地说。
政府:环保政策再加码
除了化企被要求迁出市区外,武汉市还提出全面实施清洁能源改造,2014年完成二环线至三环线范围内755台燃煤锅炉、窑炉清洁能源改造;2016年完成3个国家级开发区清洁能源改造;2017年完成全市省级工业园区清洁能源改造;2017年,武汉将实现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降低到50%以下,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2年降低20%;重点行业排污强度较2012年下降30%以上。
今后,武汉市还将实施更加严格的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禁止新建钢铁、水泥、玻璃、焦化、有色等行业的高污染项目,严格控制除武汉化学工业区外的新建石化、化工等项目。同时,全面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力争通过5年努力,到2017年,武汉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
文章关键词:
化工企业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