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国化工以国际化带动治理结构变革
中国化工以国际化带动治理结构变革
  • www.chemmade.com
  • 2010-05-13 09:09:17
  •   中国化工制造网6时40分报道,在海外并购市场长袖善舞的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近日又锁定下一个目标,将通过海外并购迅速进入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领域。公司总经理任建新表示,将探索以“国际化”带动公司治理结构变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化工集团曾经创下了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的最高频率。2006这一年,中国化工连续完成三项大规模海外收购:拿下全球第二大蛋氨酸生产企业法国安迪苏和澳大利亚最大的聚乙烯生产商凯诺斯,而与法国罗地亚的合作,又使旗下蓝星公司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有机硅单体制造商。
      
      任建新这样解释为何中国化工偏好收购——“我们选择的收购基本上都是欧美这些发达国家的,我要通过买这些先进企业,按照它的做法,改变我们公司的治理结构。我一直在思考加入WTO对我们来说挑战是什么?我觉得就是怎么融入国际社会、怎么按照国际规则办事。你要跟别人竞争,你都不知道怎么做,怎么竞争?”
      
      “走出去”的中国化工也不忘“拿进来”,这就是引进国外战略投资。2008年10月,美国黑石集团出资6亿美元收购了中国化工独资子公司—蓝星公司20%股权,这也是黑石在中国的第一笔投资。任建新认为,这笔交易是物有所值。“我们当时引进美国黑石作为战略投资者,确实不是看上他的钱。当然当时卖了8.8倍也是在商言商,肯定高兴。要资产增值,只有交易才会有增值,否则都只是账面价格而已。”
      
      并购给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在不断延伸的“国际化”征程上,中国化工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下一步我们的国际化经营,我们准备做的是引进全球化工最佳实践。也就是全球化工做的最好的,人家怎么做,我们就照着做。比如说引进全球最佳经理人、专业咨询公司,比如说我们的人事,我把他外包了,外包给专业的咨询公司去做。”
      
      中国化工透露,未来他们将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三大领域有所作为,逐步形成“3+1”的产业格局。借助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化的产业转移机遇和信息化的管理变革手段,加快进行产业结构新的调整,形成差异化和后发竞争优势。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