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农民研发电解锰自动生产线 望改善行业面貌
农民研发电解锰自动生产线 望改善行业面貌
  • www.chemmade.com
  • 2013-10-05 07:45:54
  • 中国新闻网
  • “我的发明将会保证工友们的身体健康。”4日,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刘正权正在湖南花垣县一工厂内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发明专利——“电解锰后序工段自动化生产线”。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电解锰行业发展迅速。截至“十一五”末期,全国金属锰行业产能达230万吨,较“十五”末增长了1倍多,产量由56.64万吨增加至138.2万吨,增长2.4倍,产能与产量分别占世界的98%与96%。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解锰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然而,伴随着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快速发展,“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等问题也在逐渐显现。

     

    刘正权发明的“电解锰后序工段自动化生产线”将有望改善这一现状。“我在机器中加入了吸尘系统,此举让工人们轻松了很多,他们可摘下防尘口罩作业。”刘正权介绍,该机器将剥离、洗板、烘烤等工艺融合为一条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告别了工人用锤子敲打的时代,1小时能生产5.5吨的电解锰。

     

    刘正权的发明创造之路源于2006年。当年,他在重庆打工,一次偶然机会,刘正权发现一家电解锰厂的选矿工艺有缺陷,便毛遂自荐,为该厂改进工艺。仅短短一个半月,他就发明了分离式电解锰选矿机,获得了电解锰厂4万元奖金。此后,刘正权再也未停下发明的脚步。

     

    一边发明,刘正权一边在金旭公司电解锰厂进行实验。期间,刘正权设计发明的自动剥离机受到一致好评。金旭公司电解锰厂剥离车间主管向仁松说,公司以前使用的挤压式剥离机,一台机器一年时间要报废近2000块阴极板,自使用刘正权设计的敲打式自动剥离机进行实验,效果很好,“预计一块阴极板至少要三五年才报废。”

     

    针对刘正权的发明创造,东方矿业工业园一工程师表示,该套生产线大大降低了企业营运成本,用电量也较比老式的机器节省一半。原来需要的提取方法噪音大、废人力,且金属粉尘污染严重。现在仅需6个人便可以完成电解锰后序工段的全部操作与监控。

     

    据悉,目前,刘正权的“电解锰后序工段自动化生产线”已销往湖南、重庆、贵州等多个省市。

  • 文章关键词: 电解锰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