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光伏价格承诺谈判分歧 行业持悲观态度
光伏价格承诺谈判分歧 行业持悲观态度
  • www.chemmade.com
  • 2013-07-18 09:38:56
  • 21世纪经济报道
  •     “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承诺谈判,中国与欧盟方面仍在谈判,但已陷入僵持,双方在价格和出口数量上没有达成共识。”7月17日,一位接近中方谈判组的江苏光伏企业高管表示。
       
        “价格承诺”谈判的具体内容为:中方承诺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不低于某个最低价格,并设定具体时间期限;中方承诺将每年出口至欧洲的组件限定在一定的规模范围内。作为交换,欧盟将不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
       
        中国与欧盟在光伏领域的价格承诺谈判,起始于欧洲时间6月4日欧盟出台对华光伏产品双反初裁之后,并于6月10日第一轮谈判达成价格承诺的解决框架;6月21日,第二轮谈判在欧洲布鲁塞尔开启,中方方面的代表团主要为商务部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机电商会”)。
       
        第二轮价格承诺谈判原计划在6月28日结束,但双方迟迟未获得进展,欧盟贸易委员会并为此已延展两周时间。谈判的重大分歧在于,欧方认为中方应该将出口价格提至0.6-0.65欧元/瓦,而中方提出的方案是0.5-0.55欧元/瓦的底线。
       
        不过,目前对于价格承诺谈判的前景,众多企业纷纷表示不乐观,并以用脚投票的方式予以注解——昱辉阳光、卡姆丹克、中电光伏等光伏巨头已先后赴海外设厂。
       
        昱辉阳光CEO李仙寿则对“价格承诺”谈判持悲观态度。在其看来,“价格承诺”谈判更大的利益是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博弈,“欧盟肯定还跟中国谈其他方面的生意,比如银行业开放等。国家层面的谈判才是核心。”
       
        价格承诺谈判分歧
       
        路透社公布的一份签署日期为7月12日的欧盟委员会文件显示,在此次价格承诺谈判中,中方希望任何相关协议到2014年底都需到期,硅片应不在被征税范围之内,而且欧盟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的任何限制都应当非常轻微。
       
        文件称欧盟认为中方的这些要求“很难实现”。不过,欧盟委员会贸易发言人John Clancy拒绝对该份文件予以置评,仅称双方的最高级别谈判仍在继续,目的是找到解决方案。
       
        此次价格承诺谈判必须在8月6日前谈成,如若双方未能达成解决方案,届时欧盟将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率从目前的11.8%提升至47.6%,而终裁将于12月份做出。
       
        江西一位光伏企业人坦言,目前中方谈判组坚守的价格是66家企业分别上报的方案,即组件价格底线多在0.5-0.57欧元/瓦之间,“这些方案都是在6月10日前提交上去的”。
       
        “价格底线目前没有更改,中方没有提出让步。”上述江苏光伏企业高管透露,如果中方让步,谈判组将与光伏企业磋商,但目前企业没有收到谈判组的价格让步信息,而企业提出的该价格也是产品到达欧盟后的清关价格。
       
        目前欧盟成员国内自产的光伏组件价格在0.6-0.7欧元/瓦区间,中国光伏企业目前提出的普遍为0.5-0.54欧元/瓦的价格底线,则是中国企业在欧盟成员国内的售价。
       
        价格之外,双方在出口规模层面也进行了磋商。据透露,中方提出每年向欧盟出口光伏组件总量不超过10GW,10GW以内不征税或者少征,超10GW部分按相关规定征收。
       
        中盛光电集团董事长王兴华表示,如若最终价格承诺谈判成功,则从欧盟获得的进口量配额,各个企业将以律师费出资的比例去分配该配额。
       
        海外设厂进退
       
        不过,对于价格承诺谈判结果,多个企业均持悲观态度。
       
        “我们和欧洲经销商方面沟通的信息是,欧盟方面根本不想跟你谈,只是迫于中方给的压力太大。”上述光伏企业人士分析,欧盟或是想将谈判拖过8月6日,而在终裁之前再将反倾销税率调低。
       
        在其看来,8月6日之后企业将被征收47.6%的惩罚性关税,该价格已无法与当地企业相竞争。“终裁之前,将税率调到30%,从47.6%到30%会有个心理安慰”,但价格仅是与欧盟厂家等同或是略高,已无竞争力。
       
        欧盟对华光伏双反之下,国内光伏产品开始出现被欧洲供应商大规模退货状态——贸易商仍担心8月6日欧盟会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以浙江为例,去年7月至今,一年内浙江省7家光伏生产企业共遭受退货10批次,金额超过330万美元。
       
        在欧盟提出双反大棒落下、对价格承诺谈判前景持负面评价的背景下,昱辉阳光、中电光伏、英利、天合等国内光伏企业已经或即将赴海外设厂,而昱辉阳光已在海外设有超过40家代工厂。
       
        作为国内光伏单晶硅片龙头厂,7月份卡姆丹克宣布,投资4亿元人民币、规划年产能1GW的马来西亚新厂最快今年底前完工,随之而来的是上海基地产能的消减,未来该公司将以马来西亚新厂为生产重镇。
  • 文章关键词: 光伏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