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水泥实际产能严重过剩
www.chemmade.com
2013-07-04 14:13:00
经济参考报
针对水泥产能过剩问题,国务院早在2009年就发文要求严控新建水泥项目。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统计,吉林省水泥实际产能过剩比例高达40.89%。在此背景下,吉林省两家企业违规新上水泥项目,中国建材联合会日前致函国家发改委以及吉林省发改委、工信厅等部门,希望监管部门能够依法严肃处理上述企业违规项目。
但在中国建材联合会上书国家发改委,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后发现,这两个违规项目依然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分析人士认为,半官方性质的中国建材联合会上书国家发改委请求遏制部分企业违规新建水泥项目,说明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已相当突出,建议监管部门出重拳遏制过剩产能。
行业协会上书国家发改委
今年上半年,中国建材联合会接到吉林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书面反映称,吉林省东晟水泥有限公司在白山市以改扩建名义违规新建4000t/d水泥生产线,吉林广利特种水泥有限公司在四平市违规新建4000t/d水泥生产线。
在核实情况后,中国建材联合会致函国家发改委称,这两个项目存在已过原有核准建设期、未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等违规情况;在国家和吉林省及白山市、四平市现有水泥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国家和地方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制止违规新建水泥项目的形势下,该两项目的建设显然是不妥当的。中国建材联合会函请国家发改委严肃处理上述两违规项目,责成吉林省发改委严格执行国发〈2009〉38号文件(《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立即停止上述两新建水泥项目。
根据国发〈2009〉38号文件要求,针对水泥项目重复建设出现加剧趋势、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国家对水泥项目审批权限做了调整: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对确需要建设的项目,由国家发改委组织论证核准。
大同证券建材行业分析师李新宏分析认为:“半官方性质的中国建材联合会上书国家发改委直指部分企业违规建设项目,请求遏制,说明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已经相当突出。”
两违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今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坚决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要求坚决遏制水泥等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核准的违规项目,尚未开工的不准开工,正在建设的要停止建设。
国家发改委产业司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中国建材联合会报给国家发改委的函件对遏制过剩产能有积极意义,经调查,上述两项目均属于2009年9月30日后的新开工项目,都未经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属于违规项目。
“国家发改委已经将中国建材联合会的函批转给我们,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处理。”吉林省发改委产业处处长张志勇表示。
遏制产能过剩需出重拳
“目前,全国水泥产能总量过剩矛盾十分突出,据联合会统计,全国水泥产能总量过剩已是全局性问题。从吉林情况看,全省现有水泥产能4000万吨左右,按该省历史上最好时期计算,实际产能过剩比例达40.89%;在项目建设地点白山市和四平市,2011年水泥产能过剩已达82.5%和46.05%。”中国建材联合会一工作人员坦陈。
近年来,尽管国家频频出台调控措施遏制过剩产能,为何仍然摁不住水泥等过剩产业产能“疯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认为,国家2009年就开始严控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但这几年水泥产能却迅速增长,可以说大部分项目都是没有按规定经过国家发改委核准的,这与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和保护是密不可分的。遏制过剩产能需要国家层面重拳出击,凡是违规项目该关就关、该停就停,否则会给违规企业一个信号,即只要顶过去就没事了。这样下去,遏制过剩产能的努力将更难实现。
文章关键词:
吉林 、水泥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