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铁矿石进口资质网上申领开始实行
铁矿石进口资质网上申领开始实行
  • www.chemmade.com
  • 2013-07-01 10:54:27
  • 第一财经日报
  •     7月1日起,铁矿石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网上申领开始实行,延续多年的铁矿石进口资质管理随之取消。然而,很多钢厂和贸易商还不了解这一消息,尚未递交网上申领材料。
       
        商务部6月8日发布的《关于铁矿石和氧化铝自动进口许可证实行网上申领的通知》,从7月1日起,铁矿石进口企业只需将材料提交至商务部下属的配额许可证事务局,即可进入申报程序。
       
        之前,企业要想向商务部申请进口许可证,首先应该获得由中钢协或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确定的进口铁矿石的资质。目前,拥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只有100多家。而随着商务部实行新的申领方式,未来申领者不必再向中钢协或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申领相关资质。
       
        不过,记者昨天咨询多家钢厂和贸易商发现,网上申领进口许可证的影响尚不明确。
       
        从收紧到放开
       
        2005年,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审议通过了《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标准和申报程序》,要求符合一定注册资本、信用等级以及进口矿石规模的企业,才有资格申请铁矿石进口资质。
       
        当时,规定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规范铁矿石混乱的进口秩序,抑制铁矿石进口价格的上涨。最近几年,获得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只有100多家,按照中钢协和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的规定,拥有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向国内出售矿石收取代理费,而被代理方所购买的铁矿石只能自用,严谨流向市场。
       
        而实际上,这一规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和目的。
       
        “由于拥有进口资质的企业数量有限,而需求矿石的企业众多,进口来的矿石往往会被层层加价进行倒卖,反而进一步推高了矿石到很多钢厂的成本,”一家矿石贸易商透露,“但现在矿石进口许可证实施网上申领,我们还不清楚没有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是否也可以在网上进行申请,因此对于这一政策的变化还持观望态度。”
       
        而李新创昨天则明确表示,此次实施铁矿石自动许可证网上申领,不仅意味着办证程序的简化(由人工转到网上报批),也意味着矿石进口资质管理随之取消:“这主要是响应‘政府要把不该管的坚决放给市场’的方针,与此同时,目前铁矿石市场及钢铁市场的低迷,也为我国铁矿石进口资质管理的改变提供了基础。”
       
        钢厂采购谨慎
       
        放开矿石进口的资质管理,是否会引起短期内大规模企业争相进口争抢货源进而推高矿石进口价格?记者咨询多家钢厂和贸易商发现,目前即使是已经拥有矿石进口资质的大型贸易商和钢厂,进口矿石都较以往谨慎得多。
       
        目前,大部分钢厂对矿石采购部门都进行了严格的库存考核以应对价格的趋势性下跌,铁矿石库存大多维持在10~15天的用量,且一般采购取多批次,少量采购,1万~2万吨是常量,最小的单甚至只有两三千吨。
       
        “钢厂宁愿多花时间和精力,也不愿意多采购,因为没有人知道价格何时崩盘,”一位钢厂的采购经理说,“现在采购的压力特别大,进口矿价格稍高,就不敢买,必须寻找其他可替代的非主流矿;即使矿价在低位也不敢多买,要顾虑公司对库存的要求。”
       
        而钢厂对矿石需求和采购的谨慎,也影响着贸易商的操作和经营状况。卓创资讯分析师刘辉指出,由于矿石进口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目前即使是大户贸易商都不敢轻举妄动,一些作为中间商的贸易商更是已经被迫退出了市场,矿石进口资质管理取消后,预计中间炒作会减少,长远看矿价有望进一步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2月份以来,钢材市场一直处于疲软状态,目前的矿石也从一季度的130美元/吨的均价回落到110美元/吨上下。
       
        不过,刘辉认为,由于国内矿山的成本线在110美元/吨左右,一旦矿价跌破110美元/吨,很多国内矿山就会陷入停产,从而令矿石供需和价格保持稳定,因此目前矿价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
       
        事实上,由于钢铁下游需求始终不强劲,很多钢厂已经再度陷入亏损,但仍在死扛不减产。对此,卓创资讯分析师毕红兵预计,6月份钢材市场将会继续受到高产量和收紧资金的双重打击难以实现真正的触底反弹。不过,随着市场的持续低迷和部分企业的退出市场,预计下半年的情况会好于上半年。
  • 文章关键词: 铁矿石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