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国石油战略迈向多元化发展
中国石油战略迈向多元化发展
  • www.chemmade.com
  • 2013-06-26 10:01:02
  • 第一财经日报
  •     中俄22日签订总额达2700亿美元的长期供油协议,让人们看到僵持多年的中俄能源谈判的曙光,也看到了中国石油战略的进展。
       
        根据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订的供油协议,俄罗斯将在目前中俄原油管道(东线)1500万吨/年输油量的基础上逐年向华增供原油,到2018年达到3000万吨/年,通过中哈原油管道(西线)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增供原油700万吨/年,在中俄合资天津炼厂建成投运后,每年供应910万吨原油。
       
        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石油进口俄罗斯原油量将达到4610万吨/年。在中国原油进口的大盘子中,油源将更加多元,管道油将让中国在石油贸易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这是中国石油来源多元化的成果,应该向前推进,并应进一步分散石油来源,保障能源安全。
       
        三成石油来自管道
       
        中俄长期供油协议涉及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原油管道。其中东北,即中俄东线原油管道逐步达到3000万吨/年的供应量。西北,即中哈原油管道明年起增供原油700万吨/年。中哈原油管道设计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管道一期工程已于2006年5月实现全线通油,二期工程尚在建设中。
       
        在此之外,中缅管道也在建设中。中缅油气管道的输油管道,设计输送能力为2200万吨/年。按照管道设计路线,从缅甸西海岸马德岛上岸,跨越缅甸全境,在云南瑞丽进入中国西南,除了输送缅甸生产的石油,还可以运输进口自中东和非洲的原油。
       
        未来中俄供油协议落实后,俄罗斯向中国年供应原油4610万吨,中哈管道满负荷2000万吨,中缅管道2200万吨,管道进入的原油总量将达到7660万吨左右。于去年全年进口2.7亿吨石油对比,来自管道的占到28%。
       
        林伯强分析,管道将减少运输途中的风险,分散经过马六甲海峡的石油进口量。他认为,石油的风险主要归结为两方面,一是产地的风险,二是运输路线的风险,来自俄罗斯的石油增加将分散风险,管道运输也能降低风险。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则认为,因为采油区国家集中在中东、非洲,石油贸易主要还是在海上。但如果有陆上管道,对海上贸易、签供应协议、应急保障会有好处。
       
        多元化难题
       
        对于中俄能源合作,国内学者一直担忧执行情况。王震认为要有耐心,慢慢来。此次,中石油还与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签订了一项协议,获得后者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20%股权,其中包括一份长期供货合约,规定诺瓦泰克每年向中石油供应300万吨液化天然气。
       
        林伯强说,中俄双方各有需求,俄罗斯要寻找新的潜力市场,中国要分散油源,加上合作方式也比以前有进步,未来会有进展,但中俄和中缅管道未来也存在变数,需要看执行情况。
       
        王震称,俄罗斯对华4610万吨供应量相当于其产量10%左右,中国石油进口量的17%左右。他认为,这确实是中国油源多元化和中俄合作的一大步。
       
        除了石油供应方式,中国石油进口地也越来越多元。近年来,我国陆续和俄罗斯、委内瑞拉、安哥拉、哈萨克斯坦、巴西等国签署“贷款换石油”协议,尤其是从委内瑞拉、安哥拉以及南美进口的石油显著增加。此外,我国进口自非洲的石油也在增多,但总量有限。
  • 文章关键词: 石油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