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一方面以低于国内成品油税前价10%的价格向海外出口,另一方面又在国内谋求成品油提价。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大巨头凭借其市场垄断地位制造内外有别的油价,实在有些令人费解。
成品油低价出口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3月成品油的出口量为264万吨,同比上扬了70%以上。此外,卓创资讯公布的数据还显示:3月,国内汽油、柴油的出口价(折合为人民币后)约是5012元/吨、4644元/吨。上述价格要比中国众多加油站挂出的汽柴油零售价低出一截。
记者对比了沈阳、北京、上海及广州四个地区发现,93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为每吨8666元~9137元之间,0号柴油最高零售价略低一点,但最便宜的也要每吨7408元。这样算下来,汽柴油出口价要比国内零售价至少便宜3400元、2700元。
据了解,各类“税费”是造成价格差距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消费者每购买一升零售汽柴油,就会向国家上缴城建税、消费税、增值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记者计算发现,以上海每升6.87元的93号汽油为例,税费约是零售价的29%。扣除税费后,上海汽柴油的零售价约为每吨6700元、5573元,这仍比出口的汽柴油价格高出一截。经计算,出口的汽柴油价格要比上海的税前汽柴油最低批发价折让8%到12%左右。
“作为炼厂,出口其实并没有什么利润可图。”一位中石化下属炼厂的内部管理层人员说。
为何出口大幅增加
尽管出口并没有太高的利润,但汽柴油的出口量却在放大。
今年前3个月,中国累计出口了694万吨的成品油,同比增加66.4%。这已是中国连续四个单季出口量都在600万吨以上了。2006年到2009年一季度期间,单个季度的最高出口量不过是480万吨左右。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国内需求不足,企业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卖掉产品。虽然中石化、中石油都试图以最新的数字表明,中国汽柴油的产销量都在大幅上升,需求显然在好转,但是,今年一季度国内成品油零售、批发量并没有超过2008年同期。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石化自行掏出了一些补贴来鼓励各炼厂加大出口力度。
上述事实至少说明,中国的汽柴油价仍是有降价空间的。但现在,让中石化、中石油等公司大幅降价又是难上加难。
一方面,根据定价机制,只要22个工作日原油加权价波动率达到4%的标准,中国的成品油就符合提价标准。而经济复苏之后,原油价很有可能不断螺旋上升,两大石油企业不但不会在这种局面下降价,还有可能继续提价。
另一方面,国内石油巨头控制着炼厂、批发及销售网络等整条产业链条,上下游利益趋向一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各个环节都期望创造最大利润。而降价显然是不符合各方的利益。重庆晚报
有关专家澄清成品油低价出口:数据不具备可比性
近期,针对有媒体关于成品油低价出口的相关报道,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石化专家、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毛加祥。在接受采访时,他作了如下说明:
目前,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带来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高价位,消费者为此承担了经济上的更大压力,大家希望油价稳定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而中石化作为国有企业,也有责任往这样的方向努力。前两年国际油价涨到100美元以上时,中国石化为了保证供应,维护国内成品油价格稳定,就曾承担了巨额亏损,体现了国有企业服从国家利益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但是,对于成品油低价出口的报道,包括提供的一些对比数据,确实存在一些片面性,容易造成一些误解。
首先,谈一下数据对比的问题,主要在三个方面具有不可比性。
第一是对比选取的品种。北京、上海、广州三市执行的地方标准相当于欧IV,而中国石化出口的产品相当于欧III或以下。按目前执行的价格标准,两者相差300-450元/吨之间。比如,目前上海93#汽油零售价格为9116元/吨,而国内未执行相当于欧IV标准的其他城市汽油零售价格约为8600-8700元/吨。
第二是价格环节。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出厂价与零售价之分。国家规定的两者价差为800元/吨。若要对比成品油出口与供应国内市场的效益差异,不能用出口价与零售价相比,而应该与剔除消费税后的国内出厂价相比。
第三是计价期不同。由于国际油价近期一直处于震荡上行阶段,用3月份的出口价格跟当前的价格相比,目前对应的市场价格应该更高一些。国内市场4月份的93#汽油较3月每吨上涨约190元,0#柴油4月较3月每吨上涨约180元。
应该说,成品油出口价与国内剔除消费税的出厂价相比,价格大体相当或略高一些。
其次,为什么要有一定数量的成品油出口,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由于国内炼油能力近年增长较快,而国内市场需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幅放缓。中石化出口成品油主要是利用已形成的富余炼油能力,做大总加工量,以利于摊薄炼油成本和节能降耗。第二也是为了调整国内油品供应结构。由于近年来国内汽油需求增长较快,柴油供应相对过剩,必须通过出口更多的柴油来平衡国内炼油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以保证国内成品油市场正常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