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化工项目决策考验政府智慧
化工项目决策考验政府智慧
  • www.chemmade.com
  • 2013-06-06 09:21:20
  • 中国化工报
  •     从10年前的SARS到今年春天的H7N9禽流感,各级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有了显著的进步。中国政府防控H7N9禽流感疫情、对公众信息公开、引导社会认知的方式、方法和效果,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反观同样是令社会公众敏感的化工项目上马,从2007年的厦门PX项目,到后来的大连PX项目、宁波镇海PX项目,再到今年的四川彭州项目、云南安宁项目,尽管前后历时多年,但过程几无变化,项目命运也惊人地相似:某地官方公布要建一个大型化工项目,旋即遭到民意反对,博弈数日,事件升级,地方政府作出妥协,项目下马、暂时中止或者异地建设。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双输”甚至“多输”的结果。
       
        通过以上案例的对比,笔者认为,化工项目的决策是对政府智慧的一种考验。地方政府要突破化工项目落地难的怪圈,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其一,认识化工项目必须科学客观。政府决策者首先要对化工项目有充分深入的认识,如果“人云亦云”,因小部分人认识偏颇,政府决策者不经深入调查研究,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那么决策的天平便已经倾斜,更与智慧型政府相去甚远。
       
        笔者查阅宁波镇海项目上访者的传单,上面写着“PX(CAS:106-42-3)项目至少应该离城市一百公里才安全”、“你随时随地处在毒气泄漏和爆炸的危险环境中”。但化工发达国家德国、新加坡、韩国的实践证明,这个一百公里标准不过是以讹传讹,子虚乌有。至于但凡化工项目都扣上“毒害”帽子,公众避之唯恐不及的做法,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关志华纠正说:“这么多年来,我们德国总部地处莱茵河畔,跟所有的周边居民都是非常和谐的。”事实上,镇海炼化原来就有PX工厂,年产能65万吨,几十年来与周围居民也相安无事。
       
        其二,项目决策应该公开透明。在宁波上访者散发的传单中,明确写着“镇海人至今被剥夺了PX项目的知情权,这反证了它是违反民意的”。公众只能用“反证”来对化工项目进行臆断,可见信息之不透明。尽管政府和企业是如此重视环评,却忽略了同样至为关键的民意。大型化工项目理应从立项的那一刻起,就全程公开,既让媒体充分报道,也让公众充分讨论。如此,公众才会对项目形成客观的认识。如果公众对项目不放心,还可建立日常的公民监督机制,监督企业的运营。如果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主动、及时、全面,能够充分保障公众对地方重大公共事务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那么冲动和不理智行为就会减到最少。
       
        其三,弥补政府决策的程序缺陷。镇海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十二五”规划项目,而在宁波说上就上,说下就下,这也暴露了政府决策的程序缺陷。一旦发生了群体事件,决策者最后都作出妥协,项目下马或者暂停似乎成了必然结局。针对云南安宁项目,地方政府表态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环保“一票否决制”当然值得坚持和拥护,但必须警惕其演变为领导者“一句话否决制”。这种决策程序的缺陷不弥补,类似的闹剧就无法避免。
       
        其四,弄清楚问题深层次原因,尊重群众利益诉求。宁波反PX事件的导火索仅仅是村民希望被纳入镇海炼化征地补偿规划的上访,由于处置不当,村民普通的利益诉求最终演变成公众环保情绪大暴发,这对当地公众、企业乃至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恐怕是个“多输”的结果。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优良传统。如果政府决策者能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就一定可以找到破解当前被动局面的方式方法。
  • 文章关键词: PX化工项目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