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国化工尝原油进口甜头谋更大“野心”
中国化工尝原油进口甜头谋更大“野心”
  • www.chemmade.com
  • 2013-05-23 10:08:07
  • 201世纪经济报道
  •     一直备受上游资源制约的中国化工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化工”)正逐步解决资源短板。
       
        5月20日,接近中国化工的山东石油贸易人士向本报记者确认,自中国化工1000万吨原油进口配额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后,这家按资产排名的国内第四大石油公司便正开足马力,满荷进口原油,以供应旗下炼厂。
       
        本报记者了解到,中国化工本月已买进完成交货的400万桶原油,除此以外,还购进了一批以超大型油轮运输承运的200万桶安哥拉原油及另一批来自阿曼的原油,这两批原油都将于月底前抵达华东地区。
       
        不仅如此,来自路透社的报道称,中国化工还在与更多的贸易商谈判,以彻底使用完“得之不易的进口原油配额”,而为购买更多的中硫原油,中国化工的采购触角还将伸向拉丁美洲。
       
        接近中国化工下属公司的人士则向记者透露,相比去年,中国化工旗下的炼厂今年制定的炼化计划都所有提高,“要达到这个指标,(中国化工)必须加大原料进口。”
       
        “饥渴”的中国化工
       
        作为国内第四大石油公司,中国化工旗下拥有9家炼厂,其中6家位于山东,所有炼厂的年加工能力总计为2200万吨,对于这家拥有国内最大独立连锁炼厂的央企而言,打破上游的原油瓶颈是其需要面对的首要课题。
       
        “中国化工获得的1000万吨配额也无法满足它下面炼厂的产能,开工率也只有40%多,而在山东的6家炼厂虽然相比其他炼厂产能大,但总炼化能力也仅占到山东炼化市场的18%左右,所以,中国化工对原油的需求仍旧非常大。”卓创咨询能源分析师陈晴对本报记者说。
       
        在此之前,虽然中国化工依靠央企背景在山东地区一口气收购了6家民营炼厂,但其上游资源则仍不得不依赖中海油及中石化等公司进行供应,并从现货市场大量购入南美重质原油。但依据中国化工此前与中海油签订的供应协议,中海油在向中国化工出售燃料油时还需按照一定比例搭售部分海洋油。
       
        “燃料油的炼化成本相对原油较高,所以中国化工在获得原油进口配额后首先肯定会充分加工原油,其他的缺口再用燃料油等来填补,但以中国化工的总加工能力来看,存在的缺口仍然很大。”接近中国化工的人士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2012年中国化工从中海油购买了近700万吨以上的海洋油和进口燃料油,而在原油配额的支撑下,2013年中国化工从中海油购买的海洋油和进口燃料油也将有所缩减,“海洋油大概在200万吨,燃料油则维持在300万吨。”
       
        事实上,初尝原油进口甜头的中国化工似乎还有更大的“野心”。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国化工已从振华石油聘请了一名采购主管,并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采购团队。此外,中国化工还在与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中国国际联合石油化工公司和中国联合石油公司等石油贸易公司进行接触,试图寻找新的石油进口代理商。
       
        “1000万吨原油配额对于中国化工来说也只能维持不到一半的加工能力,但在去年中国化工就对下面的炼厂下达了指标,所以,接下来中国化工还会大量地进口上游原料。”接近中国化工的人士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中国化工位于山东的6家炼厂中,华星石化、昌邑石化、正和石化的产能规模相对较大,而相比此前的炼化能力,2013年这三家的加工量将分别提高为510万吨、450万-470万吨和350万吨。
       
        地炼格局欲变
       
        中国化工的自主进口对于山东地区的其他民营炼厂而言则似乎是个好消息。
       
        “此前,中国化工的原料供应部分来自于中海油提供的海洋油和燃料油,中国化工的获批的原油配额会将中海油的部分海洋油释放出来,以满足其他的地方炼厂。”陈晴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山东地方炼厂相对规模较大的约有40余家,但由于长期受制于原料瓶颈,此前的开工率不足40%。
       
        当地一名石油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由于燃料油采购渠道不稳定,且深加工成本较高,近几年来,燃料油在当地的市场已经持续萎缩,而为获得更多原料,部分地方炼厂则不得不依靠其他途径寻找经济效益更为可观的原油。
       
        “有些炼厂甚至想办法从新疆的阿拉山口通过一些灰色交易搞原油。”上述当地人士说。
       
        但即便如此,山东地炼庞大的原油需求能力仍然难以得到满足。此前,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曾试图将山东各大地方炼厂进行利益捆绑,组建“山东石油化工集团”向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申请原油进口配额,但截至目前,这一计划仍难以推进。
       
        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地方炼厂“抱团取暖”背后的利益分歧是导致这一提议搁浅的关键因素。“这么多家公司组成一个企业,股权关系和利益分配以及各自的话语权都难以平衡,所以很难落实。”
       
        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曾邀请数十家地方炼厂再度商讨组建统一公司事宜,但到会的不过十余家。
       
        “无论如何,中国化工的千万吨配额对于民营炼厂来说仍然是个刺激,毕竟,这些被收购的炼厂之前也都是民营企业,目前,民营炼厂也还在向国家申请,结果如何不得而知。”当地民营石油贸易人士说。
  • 文章关键词: 中国化工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