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湖北化工企业整合重组“块头”变大
湖北化工企业整合重组“块头”变大
  • www.chemmade.com
  • 2013-01-10 10:08:04
  • 中国化工报
  •     “加快推进我市化肥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产业龙头,并鼓励大集团、上市公司参与重组,实现强强联合,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实现化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把随州建设成为全国叫得响的优质磷复肥生产基地。”1月6日,政协随州市三届二次会议上,随州市政协常委、湖北茂盛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义新的发言,代表了湖北大多数磷复肥企业的心声。
       
        “三宁化工与晋煤集团的整合联姻就是一场成功的典范。”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万清告诉记者:“三宁化工是1970年诞生的小化肥企业,2007年1月正式并入晋煤集团,从此企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并购前,三宁化工资产不过10亿元,但到了2012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7亿元;并购前,三宁化工利润大约是3000万元,2012年利润可望达到5.8亿元。三宁化工通过与晋煤集团的整合,成功实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双赢的良好局面。”
       
        据李万清介绍,三宁化工地处湖北枝江市,周边没有煤炭资源,加之铁运紧张,过去天天为原料发愁,公司常常面临“无米之炊”。加入晋煤集团后,公司获得了充足的煤炭保证。此外,晋煤集团提供的融资支持是公司近些年快速发展的另一原因。完成与晋煤的重组后,三宁化工在充裕的资金和原料保障下,相继上马了一系列新项目,包括投资15亿元的“4030”项目(40万吨总氨、30万吨尿素)和磷复肥项目,最近他们正在按照肥化并举的方针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预计2013年6月试车投产。
       
        “良性的整合一定是双赢的。这些年,晋煤集团自身也从重组整合中获得回报。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煤炭行业先后经历2009年和2012年两次低谷,煤炭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但晋煤集团依靠整合后下游的煤化工产业链优势,均未受到影响。”李万清深有感触地说。
       
        20多年前,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只有黄磷一个产品。如今,兴发集团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形成了产品、市场、资源三位一体的组合优势。现有工业级、食品级、医药级主导产品50多个,年生产能力150万吨,50%以上的主导产品出口亚、欧、美、非等35个国家和地区,同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告诉记者,兴发集团的根在兴山,但大山没有阻碍兴发“走出去”的步伐。从2002年开始,兴发集团在县外、省外不断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壮大企业规模。兴发集团现已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的宜昌精细化工园区;以硫化工为主的重庆垫江基地;以磷产品深加工为主的江苏、云南、广西生产基地和以磷肥生产为主的宜都生产基地。2012年,兴发集团将发展的触角延伸到新疆阿克苏和襄阳南漳等地,进一步拓展视野,实现磷化工向硅化工、盐化工、天然气化工的大跨越。
       
        “抓住机遇,向产业与资源整合转型。”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蒋远华这样表示。宜化集中数百亿元资金,投向新疆、青海、内蒙古等煤、电、石灰石资源富集地或产品下游市场就近地,建设全国最大的氯碱化工生产基地,实现煤电一体化生产,使煤、电等成本比在宜昌降低50%以上。
       
        内蒙古天然气资源富集,宜化通过控股鄂尔多斯联合化工,建成年产百万吨尿素工程,高点介入天然气化工领域;重庆万州、湖北应城素有“膏都盐海”之称,宜化大手笔注资,入主重庆索特盐化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将索特、双环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盐化工生产基地;鄂西磷矿资源丰富,宜化通过成功并购湖北楚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全国最大的磷复肥生产基地。
       
        宜化还把目光投向了国外。2012年5月,宜化与澳大利亚最大化肥制造商AGRIUM亚太公司、澳大利亚能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利用对方的地域、市场优势,采用宜化全球领先的褐煤汽化技术,双方强强联合,实现共赢。
  • 文章关键词: 化工企业整合重组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