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经济开发区发展化工循环产业的启示
www.chemmade.com
2012-12-06 09:28:28
乌海日报
这几年,对于乌达经济开发区来说,是在抉择和艰难中渡过的。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可利用土地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新项目的需要,同时乌达区煤炭资源储量和产量也大幅下降,成为了制约开发区发展的两大瓶颈。为了增强发展后劲,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区未雨绸缪,提早实施了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今年,在煤焦产业遇冷、市场低迷、投资不足的情况下,乌达经济开发区却是亮点频现,项目建设红红火火,以精细化工为导向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已经形成,正处在上升阶段,产业优势日益明显。
如何才能做大做强园区产业优势,发挥出产业的集聚效应?乌达经济开发区一直在苦苦寻求着。
经过多年的探索,乌达经济开发区终于摸索出一条适合发展的新路子: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并以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为依托,发展精细化工,促进煤焦化工、氯碱化工融合互促,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在发展初期,乌达经济开发区内企业规模小、消耗大、产品单一、关联度低,主导产业又与周围的棋盘井、蒙西、西来峰等工业园区雷同,而且土地资源和煤炭资源不足,在项目引进和发展上处于劣势。在与周边园区竞争的过程中,乌达经济开发区没有明显的资源和交通优势,发展煤焦产业没有比较优势。而发展化工产业,乌达经济开发区基础雄厚、优势明显,以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氯碱化工迅速崛起,成为重化工产业龙头,为化工下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从2008年起,乌达经济开发区以“腾龙换鸟”战略,拉开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通过土地整合将原来规模小、工艺差、效益低、污染严重的小硅铁、小电石、小焦化、小洗煤等242家五小企业关停整合。仅为推进东源科技化工项目建设,乌达区就投资近1亿元,淘汰了小洗煤、小焦化、小电石、小水泥、腐植酸等五小企业10多家,整合土地40多万平方米,为企业的发展腾出了土地资源。
为了能够使化工企业招得来、稳得住、发展好,乌达经济开发区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近15亿元,现已建成园区配水厂、污水处理厂各1座,供水能力为2.12万吨/日、处理污水为1万吨/日;建成主变电站3座,天然气、供热蒸汽主管网12公里,供电高压线路50多公里,道路50多公里;建成铁路专用线3条,铁路运输能力达到每年580万吨,同时建成贮存量30万立方米的固废贮存场1座。今年,开发区又实施了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给水改建续建工程和连得路改造工程,并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逐步进行电力线路的改造。园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精细化工大项目的引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化工产业发展中,乌达经济开发区以循环经济链条为支点,以产业补充延伸为发展方向,在项目选择、产品结构上都以现有主要产品为依托,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乌达经济开发区内的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两家重化工企业,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目前,PVC年产量达到84万吨,占全市产量的74%,在周边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PVC生产产生了盐酸和烧碱等副产品,过去由于没有下游企业,而盐酸又不易储存,不得不花钱送给别人。
盐酸和烧碱是精细化工生产不可缺少的原料,乌达经济开发区从2009年开始重点引进了一批生产草甘膦、甘氨酸、氯乙酸、氯代异氰尿酸、三聚氰胺等精细化工项目,其产品是中间体,也是终端产品,这些项目补充延伸了产业链条。
内蒙古腾龙生物公司是一家生产农药和医药中间体的精细化工企业。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之所以选中乌达经济开发区,不仅看中了这里完善的配套设施,更看中的是这里丰富的原料和蒸气等资源。”今年,在煤炭、焦炭、水泥等产品价格下降的形势下,这家公司的草甘膦、氯乙酸等产品仍然畅销东南亚8个国家。
尝到了甜头的乌达经济开发区,不断在延伸现有产业链条上下功夫,积极打造煤—自备电—化工优势产业,引进东源科技1,4-丁二醇、海欣环保聚乙烯醇、林峰化工等项目发展电石下游产业BDO、PVA等,促成恒业成有机硅项目于今年8月建成投产,加快有机硅及下游产业的发展步伐。
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是自治区第一家投入巨资购买引进美国英威达先进技术利用炔醛法生产1,4-丁二醇的企业。公司以1,4-丁二醇为载体形成循环产业链条,填补了自治区化工产业的空白,促进了氯碱化工与煤焦化工的融合,推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有机硅、工业硅、烧碱及背压式供热发电机组项目,填补了自治区的产业空白,带动了硅铁、化工原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有机硅产业链,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提质。
今年,在投资拉动不足的形势下,乌达经济开发区却是一花独放。前三季度,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内蒙古东源科技、内蒙古林峰化工、内蒙古利康生物等一批化工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建的4个自治区重点工业项目全部是化工产业,已经完成投资54亿元,占全市自治区重点项目的58%以上。目前,部分重点项目已经投产或试产。
据乌达区经信局刘海荣局长介绍,按照现在的建设进度,这些化工项目明年陆续投产,将成为拉动乌达经济发展的一匹快马。
从现在引进的化工项目中可以看出,每个项目都有多个产品,大部分处于精细化工中的上游,向下可以延伸出许多产品,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目前,乌达经济开发区共有电石生产企业14家,产能172万吨;PVC生产企业2家,产能84万吨;烧碱生产企业2家,产能80万吨;片碱生产企业6家,产能61万吨;精细化工企业10家,产品近20个品种。化工产业规模已经形成。
在谈到产业化发展经验时,乌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子清说:“近两年,我们围绕壮大产业、提高层次来做文章。目前引进的化工企业产业关联度高,产品互为依托,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形成。”
走进乌达经济开发区,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座座合成塔高高耸立,一条条管线蜿蜒曲折,一座崭新的化工城呈现在眼前。截至10月份,化工产业实现总值50.53亿元,占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33.7%,产业优势正在向经济优势转变。
乌达经济开发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规模化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化工循环产业的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启示。
启示一:园区必须有自己的产业特色,避免发展的趋同性。过去,乌达经济开发区在产业定位上不明确,只要是商就引进来,造成了小硅铁、小电石、小焦化遍地开花,产业和产品间的关联度很低,与周边开发区产业结构趋同,没有竞争优势,遇市场变冷,还会造成企业间相互“残杀”。产业众多,不但消耗土地、水、电等资源,节能减排、循环发展也受到了制约。2008年后,乌达经济开发区依托氯碱化工优势,把化工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将过去的“引商”变为“选商”,把那些自主开发能力强、产品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项目引进来,不但壮大了产业实力,而且提升了产业结构的水平,增强了市场抗击能力。
启示二:乌达经济开发区在重化工与精细化工的衔接中,以重化工的主副产品为纽带,打好“产品”和“资源”两张牌,发挥水、热、气的循环作用,构建了园区内企业间大循环和企业内小循环的发展格局,凸显成本优势,这也成为吸引投资商的“王牌”。由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减少了排放,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启示三:近几年,乌达经济开发区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加快了电力、铁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了化工企业生产和运输需要,为企业入驻铺平了道路。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