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浙江石化企业引“外”力练安全内功
浙江石化企业引“外”力练安全内功
  • www.chemmade.com
  • 2012-10-12 09:59:03
  • 中国化工制造网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记者日前到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采访时获悉,该公司自2007年起参与国家安监总局与美国陶氏化学(DOW)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一、二期示范合作项目试点,在项目咨询组的指导和帮助下,引进陶氏化学先进的工艺安全管理、工艺危害分析、泄漏预防与检测管理技术等,经过6年的努力,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记者了解到,引进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前浙江石化企业实现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先后有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化工企业,通过与杜邦、陶氏化学跨国公司等进行安全管理咨询方面的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杭州电化集团安全总监胡永强告诉记者,2005年国家安监总局和陶氏化学联合发起危化品安全管理国家示范项目,2007年杭电化加入了该计划。在项目专家组指导下,杭电化初步建立起了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并逐步形成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2011年,二期示范项目启动,在全国选择3家有一定安全管理基础、已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企业进行为期二年的试点,杭电化再度入围。项目专家组对杭电化近百名企业领导、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班组长等进行了包括工艺危害分析技术《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技术》及保护层分析、泄漏检测技术与管理及安全标准化等在内的多方面培训,并按照国家安监总局最新颁布的危化品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要求,对企业进行了检查。目前二期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则是浙江最早引进杜邦安全管理体系(HSE)的石化企业。2004年,烟台万华(宁波万华的母公司)与杜邦签订了为期3年的管理咨询项目合同,宁波万华同步实施。该项目使宁波万华的安全管理水平在短时期内得以迅速提升,引起行业高度关注。2008年、2009年,企业先后获得中国环境保护最高奖、国家环境友好工程、2009年度翰威特中国最佳雇主等荣誉称号。
       
        通过多年生产实践,宁波万华确立了“我的区域我负责”、“HSE绝不妥协”等HSE管理原则;通过领导层强有力的承诺,建立了科学的组织机构、完善的程序和制度;通过实施全员参与等措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万华HSE管理文化。
       
        美国气体化工公司亚洲总裁霍华德·史密斯在参观宁波万华后,用了三个“最”字称道,这是他见过的企业中“最好的工厂,最高级别的工厂,最愿意合作的工厂”。
       
        新安化工公司从2010年开始引进并实施美国杜邦公司SHE管理咨询项目,耗资以千万元计。项目实施分三个阶段实施,为期3年。第一阶段是在对公司现有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全面评估和诊断基础上,将杜邦的安全管理要素最佳实践与新安化工的管理相结合,建立、完善新安化工的安全管理制度;第二阶段重点关注制度与程序的执行,逐步形成全体员工自觉执行的安全管理机制;第三阶段在持续执行与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即“自主管理”的安全文化。
       
        该公司安环部经理顾卓江告诉记者,通过前期项目实施,新安化工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得到明显增强,目前HSE安全管理体系得以初步建立,企业面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自主管理”的新安化工安全文化正在形成。
       
        三美化工也于2011年正式与杜邦安全咨询公司开展合作。该公司总经理卢新国表示,公司以杜邦在世界各地采用的世界级标准和最佳实践为基准,对公司安全管理系统和其他执行效果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并对安全管理现状进行诊断,找出现阶段安全管理方面的优劣势,日前项目组已为企业度身定制了一套符合企业特点的安全管理具体实施方案。
       
        对于石化企业纷纷引进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经验,浙江省安监局副局长董国庆给予充分肯定。他说,陶氏、杜邦等作为全球著名的化工企业,其安全管理经验、理念和方法是业界公认的楷模。与他们合作,既体现了浙江石化企业领导人追求安全管理一流目标的决心,也是企业安全至上核心价值理念的具体体现。同时他强调,引进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一是要立足企业实际,注意消化和吸收,要创造出符合中国企业实际的安全管理模式;二要与国家推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相结合。
  • 文章关键词: 石化企业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