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三季度化工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水落石出”
三季度化工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水落石出”
  • www.chemmade.com
  • 2012-09-23 09:23:48
  • 每日经济新闻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还有一周多时间,2012年三季度便将成为历史,沪深两市上千家公司又要开始忙碌,准备披露三季报。
       
        与其他行业公司业绩难以捉摸不同,因产品价格公开透明,9月底,化工行业数百家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已基本“水落石出”。
       
        受原油价格跌而复涨影响,三季度石化类上市公司净利润将有明显改善;春耕已过,秋收将至,农化类尿素公司业绩下滑几乎已成定局;制冷剂、纯碱颓势依旧;有机硅、磷铵已稍有起色……
       
        2012年三季度由爆炒草甘膦开始,又在TDI的涨声中结束。四季度,化工行业冀望星火燎原。
       
        化肥:磷酸二铵价格坚挺
       
        每年从7月1日开始,化肥行业便步入淡季,该行业主要品种尿素开始由内销转为外销。今年政府并没有调整尿素淡季出口关税,故外围需求直接决定其价格走势。海关数据显示,今年7月,国内出口尿素35.32万吨,出口金额1.43亿美元,均价0.40美元/公斤;去年同期,尿素出口量为27.98万吨,出口金额1.20亿美元,均价0.43美元/公斤。虽然8、9月出口数据尚未出炉,但今年尿素出口量逊于去年已基本没有悬念。
       
        国内方面,卓创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三季度大颗粒尿素均价为2142.02元/吨,较二季度下跌10.1%,较去年同期下跌4.5%。小颗粒尿素三季度均价为2137.15元/吨,二季度为2366.84元/吨,去年为2246.4元/吨。
       
        由于今年中石油 、中石化并没有调整天然气价格,气头尿素上市公司的尿素业务毛利率环比、同比预计将出现下滑。
       
        尿素淡季出口时间为7~10月,而磷铵淡季出口大门从6月便开启,并一直持续到9月底。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6月、7月,磷酸二铵出口量分别为9.09万吨、7.35万吨,均价皆为0.49美元/公斤;去年同期,该品种的出口量为1.15万吨、11.69万吨,均价分别为0.48美元/公斤、0.46美元/公斤。
       
        出口价格同比出现上涨,导致国内价格表现坚挺。今年二季度,安徽地区57%、61%的磷酸二铵均价为2945.16元/吨、3146.04元/吨;截至9月19日,三季度均价已上涨至3054.63元/吨、3280元/吨。
       
        产品价格出现上涨,有投资者认为六国化工 (600470,收盘价10.42元)的毛利率会出现改善,其实并不确定。磷酸二铵的主要原料为磷矿石、硫酸、液氨,其中磷矿石主要来自贵州、湖北。二、三季度,湖北30%的磷矿石价格持平,但6月贵州磷矿石厂家曾上调价格,幅度超过10%。
       
        农药:草甘膦一骑绝尘
       
        三季度农化表现较好的当属农药,尤其以草甘膦为最。
       
        本周,95%草甘膦原药的上市公司对外报出了4万元/吨的高价,而7月1日,该品种的报价仅为26500元/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以客户身份致电该公司,被告知无货。卓创资讯农药行业分析师王立晨表示,目前草甘膦的报价并不具备参考意义,不排除有贸易商在囤货炒作。
       
        卓创咨询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三季度95%的草甘膦原药均价为31561万元/吨,环比上涨23.6%,同比上涨44.3%。今年三季度草甘膦价格的持续攀升,相关上市公司如江山股份 (600389,收盘价14.78元)、扬农化工 (600486,收盘价19.34元)、新安股份 (600596,收盘价8.04元)等的业绩向好当属预料之中,其股价大幅上涨是最好的体现。
       
        对于后市,王立晨认为,四季度预计草甘膦继续上涨较为困难,10月份农展会之后,草甘膦价格下滑的预期将增加。
       
        相较于草甘膦的暴涨,吡虫啉的上涨比较温和。今年三季度吡虫啉的均价为146957元/吨,较二季度的均价146825元/吨上涨132元;去年三季度,该品种的均价为120600元/吨,照此测算,同比涨幅为21.8%。
       
        吡虫啉是长青股份 (002391,收盘价15.90元)的第一大杀虫剂品种,包括募投项目在内,产能为2200吨/年,相信产品价格出现上涨,公司应受益颇多。
       
        三季度农药品种中,敌敌畏、麦草畏表现平庸。其中,敌敌畏的均价为18000元/吨,麦草畏的均价为130000元/吨,价格与去年三季度和今年二季度变化不大。
       
        农药中也有下跌品种,如毒死蜱、多菌灵。
       
        从2010年12月开始,毒死蜱原药价格节节攀升,仅一年时间便从3万元/吨上涨至4.2万元/吨,此后便开始走软。去年三季度,毒死蜱的均价为40306元/吨,今年三季度则为38020元/吨,每吨已下跌2286元。
       
        多菌灵价格更为疲软,近五个季度,该品种的均价分别为33500元/吨、33500元/吨、31500元/吨、30000元/吨 、29700元/吨 . 蓝丰生化(002513,收盘价13.92元)的主要产品便是多菌灵,产能为1万吨/年,目前在国内排在前三位。
       
        至于百草枯,今年三季度均价为14500元/吨,与去年同期持平,比今年二季度下跌200元/吨。此品种红太阳(000525,收盘价11.51元)拥有9000吨/年的产能,沙隆达A(000553,收盘价5.43元)有3000吨/年的产能。
       
        聚氨酯:TDI、MDI一“苯”万利
       
        今年三季度,化工行业里能与草甘膦媲美的是苯。
       
        6月29日,WTI原油期货暴涨7.27美元,收于84.96美元/桶,引爆了本轮纯苯价格上涨。7月,中石化五次上调价格,累计涨幅1000元/吨,如火上浇油。经过近三个月的运行,9月19日镇海炼化纯苯报价为9800元/吨,较7月初的7300元/吨上涨34.2%。甲苯与苯一样,主要来自原油催化重整。7月初,该产品的价格为7650元/吨,目前已升至9800元/吨,涨幅为28.1%。
       
        上述两个品种的暴涨,令身处下游的苯乙烯、苯酐、苯酚、TDI、MDI、己二酸等成本压力陡增,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地上涨,其中尤其以TDI升势最猛。8月初,华东、华北、华南地区的TDI价格皆为20250元/吨,9月20日已涨至26500元/吨、25500元/吨、28500元/吨,为2009年以来的高点。
       
        ICIS分析师沈唯洁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TDI价格出现飙涨,除了受原料甲苯价格上涨推动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旺季到来,二是供应商装置问题颇多,多家公司在6~9月进行了停产检修。
       
        资料显示,我国70%的TDI用于聚氨酯软泡生产,软泡主要用于家具、垫材、复合面料、涂料等,与房地产高度相关的这些行业素有“金九银十”的说法。供应方面,目前国内TDI总产能为82万吨/年,分别来自上海拜耳、上海巴斯夫、沧州大化 (600230,收盘价12.79元)、甘肃银光、烟台巨力、北方锦化以及太原蓝星。
       
        MDI、TDI同属聚氨酯行业,MDI的原料则为苯,其生产工艺、技术难度颇高,目前国内供应商仅烟台万华 (600309,收盘价12.97元)一家,其余则为外资企业。一年来,烟台万华先后多次检修。
       
        7月初,聚合MDI的价格为17550万元/吨,目前已涨至23500元/吨,涨幅为33.9%。
       
        聚氨酯行业中,以苯为原料的还有己二酸。经过一年的调整,己二酸价格开始出现恢复性上涨,目前价格为11650元/吨,7月初该品种价格约为9800元/吨,涨幅为18.9%。上市公司中,天利高新 、华鲁恒升皆可生产,产能分别为7万吨/年、8万吨/年。去年天利高新的己二酸毛利率尚为22%,今年上半年该业务已入不敷出。考虑到己二酸涨幅较原料苯逊色,预计亏损局面仍将持续。
       
        三季度中,聚氨酯行业中的环氧丙烷曾出现一波凌厉的上涨,与原料丙烯的价差一度扩大至2175元/吨,令下游的聚醚不得不被动提价。随着原油价格回调,环氧丙烷、聚醚亦双双开始走软。化工品价格传导逐渐削弱,三季度,从事环氧丙烷生产的滨化股份 、方大化工 、沈阳化工 ,该业务的毛利率将有提升;从事聚醚业务的
       
        红宝丽(002165,收盘价4.56元)、联创节能 (300343,收盘价28.32元),预计毛利率变化不会太大。
       
        至于BDO、DMF,前者产能急剧扩张,后者受下游制鞋出口受阻,行情仍极度低迷,相关上市公司如山西三维 (000755,收盘价5.54元)、江山化工 (002061,收盘价8.67元)三季度业绩不容乐观。
       
        氟化工:重蹈有机硅先涨后跌覆辙
       
        自去年上半年遭遇爆炒之后,氟化工便正式步入调整,且调整态势异常惨烈。
       
        以行业最具代表的制冷剂R22为例,2011年三季度,该品种均价尚为17749元/吨,四季度已跌至14375元/吨;进入2012年以后,一、二季度均价分别为14014元/吨、11964元/吨,三季度R22颓势依旧。截至9月19日,该品种三季度均价仅9853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腰斩。
       
        氟化工行业中,跌幅最大的并非R22,而是PTFE(聚四氟乙烯).2011年三季度,PTFE(悬浮中粒)均价约为14万元/吨,今年已降至55464元/吨。与此同时,萤石粉料的跌幅为35.6%。产品价格跌幅比原料跌幅更大,两者的价格差逐渐收窄,可以预计,主要生产有机氟化物的巨化股份 (600160,收盘价8.00元)、三爱富 (600636,收盘价13.46元)的利润、毛利率仍将继续下挫。
       
        氟化工行业另一家上市公司多氟多 (002407,收盘价16.05元)情况稍有不同。多氟多主要生产冰晶石、氟化铝,为无机品种;其中冰晶石产能约10万吨/年、氟化铝产能约19.5万吨/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冰晶石、氟化铝的价格也在持续下跌。卓创资讯氟化工行业分析师孙海霞解释称,“以氟化铝为例,其原料除了萤石粉料以外,还有硫酸、氢氧化铝,投资者在判断多氟多毛利率时,还应该考虑这两种原料的价格影响。”
       
        氟化工目前的现状正是有机硅行业曾经的经历。
       
        在连续上涨多年之后,2007年有机硅行业景气度升至顶点,当年行业内上市公司新安股份(600596,收盘价8.04元)有机硅产品毛利率高达44.01%。随着行业产能持续扩充,有机硅行业拐点出现。2008~2011年,新安股份的有机硅毛利率分别为34.81%、29.75%、27.89%、17.59%;到2012年中,该产品毛利率仅10.88%。
       
        今年7月以后,有机硅产品价格不再下跌。8月,部分产品价格甚至出现小幅上调。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三季度107胶均价为18111.86元/吨,较二季度上涨0.3%;硅油则环比下跌1.8%。9月21日,蓝星新材 (600299,收盘价5.00元)旗下的江西星火有机硅厂宣布上调中间体DMC价格至17200元/吨,此举令该品种三季度环比跌幅收窄至1.2%。
       
        相比氟化工、有机硅的疲软,磷化工行业依旧呈现上游热、下游冷的态势。可以预计,澄星股份 (600078,收盘价9.92元)的日子仍旧不太好过;兴发集团 (600141,收盘价19.51元)手握磷矿石资源,业绩收放自如。
       
        石化:油价回升改善相关公司业绩
       
        随着QE3的推出,国际原油价格也呈现缓慢回升态势。万德统计数据显示,6月28日,国际原油价格降至今年最低点77.69美元/桶,进入三季度后,原油价格开始回升,9月14日油价更是突破100美元/桶。以万德数据计算,截至9月13日,三季度原油的价格为91.97美元/桶,与2011年三季度88.16美元/桶的价格相比,同比上涨4.32%。
       
        对于原油后期的走势,化工行业分析师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对原油的需求有所回落,后期再创新高的可能性不大,主要还是看各国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的推出。
       
        对于油价的缓慢上升,分析师表示这对石化行业来说属于利好消息,原油价格的缓慢上涨意味着需求的回暖,利润空间的回升。随着石油价格的理顺、化工业务的减亏,三季度石化业绩有望环比改善。
       
        该分析师还表示,原油价格回升带动成品油价格上调将有利于炼油毛利的改善,且对整个产业链价值起到提升作用。
       
        9月11日,我国上调汽柴油价格,最高零售限价每吨分别上调550元和540元,与此相关的油气类公司将从中获益。泰山石油作为中国石油产品和主要石化产品最大的生产商和供应商,预计将从中获益;此类相关的石化类上市公司还包括S上石化(600688,收盘价5.25元)、广聚能源 (000096,收盘价3.88元)、东华能源 (002221,收盘价9.28元)、大庆华科 (000985,收盘价10.65元)、辽通化工 (000059,收盘价5.81元)、广汇能源 (600256,收盘价13.93元).
       
        化工类企业多为成本推动型公司,具有较强的转移成本的能力。如沈阳化工(000698,收盘价4.22元),9月14日,丙烯价格报1.1万元/吨,30天上涨3.6%,90天上涨12.77%,随着公司丙烯酸盈利能力大幅增强,沈阳化工也将从油价的回升增加利润空间。
       
        氯碱:价格下挫挤压利润空间
       
        对于大多数制碱类上市公司而言,今年三季度的日子恐怕不是很好过。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纯碱 (重灰)的三季度价格为1502.54元/吨,环比下滑11.3%;纯碱(轻灰)的价格为1518.21元/吨,环比下降5.8%。产品价格的下滑直接压缩了纯碱类上市公司利润空间。如青岛碱业 (600229,收盘价6.28元),今年二季度毛利率为7.64%,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8.02%。三季度纯碱价格的进一步下滑更是压缩了公司的利润空间。再如双环科技 (000707,收盘价5.68元),去年三季度毛利率达31.11%,但随后四季度回落至17.96%,今年前两个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仅为19.2%、18.51%。
       
        相对于纯碱价格的走势,烧碱三季度价格环比上升2.3%,达到819.15元/吨。对于后市,化工行业分析师表示,纯碱和烧碱主要受下游需求影响较大,保守估计四季度和三季度持平。
       
        在化工类占据一席之地的PVC生产商,三季度业绩恐怕也无法让广大投资者满意。主力合约PVC1301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PVC期货价格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一季度,PVC平均价格为7290元/吨,二季度下滑至6815元/吨,截至9月21日,三季度PVC的平均指数进一步下滑至6620元/吨。与此相对应,主要的PVC生产商三季度业绩也无法乐观,如英力特(000635,收盘价8.38元)、天原集团 (002386,收盘价6.51元),产品毛利率均呈现下滑趋势。
       
        而碱类中原盐三季度的价格微涨0.3%,单价为235元/吨。此外,截至9月19日,盐酸价格近20天上涨4.89%。但盐类相关产品的价格未见提升。原材料的微涨也蚕食了盐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空间,云南盐化 (002053,收盘价7.22元)深受其害。
       
        橡胶:下游欢喜上游忧
       
        今年,橡胶价格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颓势,据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货数据显示,橡胶价格在一季度经历小幅上涨后,便开始步入长达5个月的大幅下跌过程。期货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橡胶均价为23492.5元/吨,二季度为26025元/吨,下滑趋势颇为明显。
       
        中信建投研究员胡彧表示,近期胶价在底部出现回升是在相对弱势的需求下,主要产胶国减少供给、全球流动性释放推涨的共同结果,预计橡胶价格将企稳并出现温和上涨,但涨幅有限。
       
        胶价的持续下跌对橡胶生产商海南橡胶 (601118,收盘价5.82元)来说实属噩耗。受此影响海南橡胶今年中报业绩下滑66%,且毛利率大幅下降,在三季度胶价继续下跌的情况下,其业绩以及毛利率恐怕将继续恶化。
       
        而低廉的橡胶价格对橡胶制品企业却是一个好消息,生产橡胶输送带的双箭股份(002381,收盘价13.28元)、宝通带业 (300031,收盘价8.47元)以及生产橡胶零配件的海达股份 (300320,收盘价17.38元)、中鼎股份 (000887,收盘价9.00元)和美晨科技 (300237,收盘价15.02元)等均将从橡胶价格下降中获益。
       
        另外,生产轮胎的风神股份 (600469,收盘价8.30元)、双钱股份 (600623,收盘价8.79元)、S佳通(600182,收盘价7.79元)、黔轮胎A(000589,收盘价4.90元)、青岛双星 (000599,收盘价3.53元)等同样将受益于胶价下降。
       
        塑料方面,PP(聚丙烯)、PVC(聚氯乙烯)和PET(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价格则表现不一。
       
        据广东塑料交易所数据显示,PP价格在近期出现上涨,其三季度均价为11497元/吨,而二季度为11166元/吨,环比上涨3%左右。一位化工行业分析师认为,鉴于厂家减产保价决心坚定,预计短期内PP价格仍会有小涨。
       
        对于依赖PP原料的塑料薄膜生产厂家中达股份 (600074,收盘价2.95元)、大东南(002263,收盘价6.45元)而言,其原料成本将会有小幅上升,对三季度业绩将构成一定影响。
       
        对于宝利沥青 (300135,收盘价8.90元)、国创高新 (002377,收盘价6.67元)和路翔股份 (002192,收盘价15.41元)三家主营沥青生产的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其主要原料来自于原油,再加之其销售模式单一,主要依赖地方政府的道路供货订单,在沥青销售价格上缺乏主动提价的能力,故原油价格上涨将对其构成利空。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