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六氟磷酸锂行业具备天生的寡头垄断性质。首先,
六氟磷酸锂是目前唯一适合商业化生产的电解液锂盐,产品缺乏替代品。其次,行业规模效应强、进入壁垒高,具体表现为技术难以获取、量产难以实现和通过现在进入氟化工行业拓展六氟磷酸锂业务不具备经济意义。第三,相对其他锂电池材料,考虑到电解液锂盐在锂电池中较小的成本占比,以及行业对前期研发资金、时间投入的要求,六氟磷酸锂行业被下游纵向整合的空间有限,当前全球电解液巨头三菱化学和锂电池巨头LG化学,他们都在具备正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的生产能力后止步于六氟磷酸锂行业的事实更是验证了这一观点。
全球六氟磷酸锂市场预计将迅速增长,进口替代市场广阔。我们预测2012年全球六氟磷酸锂需求量增长至0.86万吨,2014年达到1.6万吨,2020年达到5.59万吨。六氟磷酸锂行业历史上由于技术壁垒较高,主要由日韩厂商主宰。通过多年的研发和积累,以及从日本以外的发达国家引进专利,国内厂商的六氟磷酸锂产品于2011年开始大规模投放市场,产品毛利率高达50%-65%左右。由于我国锂、磷、萤石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也较日本便宜,一旦产品质量获得下游电解液厂商认可,有望通过较低成本实现迅速替代,给中国大陆的六氟磷酸锂厂商带来机会。
预期具氟化工背景且先行量产的国内六氟磷酸锂厂商投资价值更为确定。面对行业产能扩张、产品单价下降的趋势,我们认为,首先,具备上游氟化工基础的厂商,能够通过产业链协同带来的规模效应维持甚至提高利润率。氟化工厂商韩国厚成和多氟多近年来六氟磷酸锂利润率随产能扩张而提升、应对产品单价下降的挑战的事实验证了这一观点。其次,先行量产的厂商,证明了自身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在降价趋势中能够先于对手享受到更高的价格和毛利率,且能够利用先发优势和前期获利加大在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上的投入,在中高端市场完成国产替代,因而投资价值更为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