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8·26”车祸背后的煤化工产业布局困境
“8·26”车祸背后的煤化工产业布局困境
  • www.chemmade.com
  • 2012-09-11 15:45:15
  •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8月26号凌晨,陕西延安高速路上。一辆双层卧铺客车与装载甲醇的罐车追尾,猛烈撞击引发甲醇泄漏并导致两车起火。事故造成36人遇难、3人受伤,卧铺客车仅3人逃生。
       
        消息传开,世人震惊。36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瞬间消逝,留下的是他们亲人、朋友的无限伤痛。如此严重的伤亡,再一次为交通安全敲响了警钟。道路交通安全的分毫疏忽,代价就是血淋淋的生命。
       
        在这起事故中,一个小细节需要引起特别关注。这辆被撞起火的罐车,装载35吨危险化学品甲醇,行驶计划是从陕西榆林出发,跨越千余里一路跋涉运送至山东。这一车甲醇值7万元左右,运费就需要1.4万元左右。如此不安全且耗费巨大的“千里走单骑”式长途运输,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如此长距离地用公路运输方式运送危化品?
       
        要给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需要从中国的煤化工产业及其布局说起。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煤气化制造甲醇,是一条重要的煤化工路线。甲醇主要作为中间化学产品,还可以按比例添加进汽油作为发动机燃料。近年来,随着全球油价高企和中国能源消耗量猛增,煤化工自然成为了投资热点之一。
       
        由于煤化工是一个资源导向性产业,工厂选址只能是接近煤炭产地。而中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因此煤化工的装置也多建在这些地区。据统计,仅煤制甲醇一项,西北地区的产能就占到全国总产能的65%。但是,煤化工产品的消耗地,又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样的产销分离就决定了需要大量的远距离运输。
       
        在正常情况下,铁路运输是既安全又经济的运输方式,但由于铁路运力紧张,很多企业根本就拿不到车皮,无奈之下只得选择公路运输。这也就有了“8·26”车祸中“千里走单骑”这样的不经济、不安全的运输。
       
        据统计,2012年7月全国甲醇总产量为197万吨,其中西北西南地区总产量99.7万吨。如果八成需要公路运输的话,仅7月份一个月总发车量就达到2.2万车次以上。因此,在路上的不止“8·26”车祸中这一车甲醇,还有千千万万车甲醇在运往全国各地。如此大的数量级,事故的发生率自然就不低。
       
        更棘手的是,这种运输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根据笔者年初的统计,“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有超过80个煤化工项目将要上马。如果无法有效地解决铁路运力不足的瓶颈,众多企业势必仍将依赖公路运输。最后即使交通管理部门再如何抓运输安全,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就是“8·26”车祸的背后隐藏的中国煤化工产业布局问题。这一问题,给公路运输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安全难题。要降低公路甲醇运输的安全隐患,避免“8·26”车祸这样的人间惨剧再次发生,治本之策还在于煤化工产业布局的根子上。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煤化工产业合理布局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企业规划上马煤化工项目,政府在审批时,除了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之外,还必须要考虑到物流运输条件的系统配套。对于那些太过偏僻、离消费市场太远的项目,必须三思而后行。
       
        同时,运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2010年,中国铁路营运历程达到9万公里,目前运力的90%是用于煤炭、粮食等大宗货物。从安全生产的大局出发,希望有关部门在调配铁路运力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危化品运输的特殊需求,适当给予关照。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