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需求不济 煤价见底回升难
需求不济 煤价见底回升难
  • www.chemmade.com
  • 2012-07-13 09:26:52
  • 中国证券报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近两日,秦皇岛煤炭挂牌价连续小幅回升,累计上涨10元/吨,各地拟限产的消息也屡见诸报端。分析人士认为,煤价下探600元/吨左右的心理底位后,存在一定反弹需求,但此轮煤价暴跌的主要原因在于需求不足,短期内有效需求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全产业链仍面临去库存压力,煤价很难短期内再现大幅回升。
       
        煤价见底回升的前提是市场供需重归平衡。在需求不济的情况下,控制供应就是唯一办法。限产能够一定程度上起到平衡市场供求的作用。直观上讲,如果向下游出货遇阻,而山西的煤炭还在源源不断地通过大秦线运到秦皇岛港,那么煤炭压港的现象就不可能得到缓解。
       
        近期从煤炭行业协会,到各煤炭大省均密集召开会议讨论限产。6月内蒙古部分煤矿已经开始限产,但7月市场走势并没有明显好转,部分地区煤矿仍将限产或停产运行;也有报道称,有地方政府已明确表示如果煤价再降,将行政干预强行限产。
       
        不过,从根本上看,此轮煤炭价格暴跌的主要原因在于需求不足。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及水电出力增加导致煤炭需求明显下滑。统计显示,电厂日耗煤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而煤炭库存则从坑口到港口,再到下游电厂,几乎全面铺满。目前煤炭贸易企业面临最头疼的问题是,尽管煤炭报价一再压低,下游仍然鲜有接货。
       
        实际上,对电厂来说,在高库存、低消耗的运行形势下,去库存是理性选择。因此,当前煤价已经不是决定下游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煤炭需求上不去,电厂库存下不来,下游接货也就不会顺畅。
       
        而有效的需求回暖短期内还很难见到。尽管稳增长的政策陆续出炉,但这次政策已经不同于2008年的强力刺激政策,经济结构调整将大力推进。从大趋势看,能源、原材料产能过剩,而需求相对不足的现象还会持续。
       
        不仅如此,对煤炭企业而言,限产也非长久之计。首先,限产保价需要众多企业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才能达到效果。
       
        单靠一两家企业限产,往往是“限制了自己,便宜了别人”,把自己原有的市场拱手相让。因此,有意限产的企业往往面临“囚徒困境”,最终导致限产联盟无法达成。
       
        其次,即使在政府干预下,大多数企业达成联合限产,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煤炭进口已经完全放开,眼下的煤炭过剩并不仅仅发生在中国,而是全球性煤炭过剩,一旦国内煤炭限产,价格恢复上涨,届时进口煤将“乘虚而入”。事实上,上半年煤价大幅回落,进口煤冲击就是背后推手之一。上半年我国共进口煤炭1.4亿吨,同比增长65.9%。
       
        此外,煤炭企业中有大部分是国有企业,还面临着维持生产,保障员工收入的责任,这也决定了这些企业很难做到长期限产。
       
        由于前几年煤炭行业盲目投资造成产能过剩,现在煤价回落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可以说,煤炭价格止跌回升需要下游有效需求支撑市场重归新的平衡,近期煤炭价格小幅反弹很难改变煤价长期寻底的趋势。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