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沟油变航空燃油存阻力:回收成本高
地沟油变航空燃油存阻力:回收成本高
  • www.chemmade.com
  • 2012-07-12 09:59:42
  • 每日经济新闻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据报道称,上海绿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铭)已与荷兰皇家航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绿铭向荷兰皇家航空提供由废弃油转化成的“0号生物柴油”,经荷兰公司的技术再处理后变为航空生物煤油供飞机使用。据悉该协议约定供应量约为1万多吨,不久后第一批油即将发货。
       
        绿铭内部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证实了上述消息,但因技术改造尚未完全结束,目前公司还未出油,故与荷兰皇家航空的协议也仅是战略层面,具体的数量及供货时间待出油后双方后续签订的合同而定。
       
        一位曾任某地沟油处理企业副总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如今将地沟油转换成生物柴油甚至是航空生物燃油,在技术和设备上都已不存在障碍,但关键的问题是回收成本太高,加上处理技术付出的成本,造成最终的产品价格倒挂,与普通的矿物燃油相比根本不具有竞争力。
        
        地沟油变航油已不是难题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由上海市商务委牵头,绿铭与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就已进行了航空生物燃料合作会谈,并签署了合作意向书。
       
        绿铭董事长叶正尧昨日也再次向 《每日经济新闻》确定了相关信息,但并未透露过多的合作细节。
       
        绿铭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解释称,因该公司目前正在技术改造,有一小部分设备还没有完全更新完毕,故尚需几日才能正式出油。
       
        “因为目前和荷兰皇家航空签订的是初步的协议”,该人士就媒体报道中称的近日将有1万多吨0号柴油交付相关内容补充道,“目前我们还没有正式出油,具体的细节待出油后签订的合同而定。”
       
        据某地沟油处置行业人士透露,绿源早先因为收不到油的缘故,设备出现了老化等问题,此前确实停产了一段时间,后来引进了新的投资方进行了设备的更新与技术升级。在上海市政府对地沟油市场整顿下,作为上海仅两家具有地沟油处置资格的绿铭收油来源也渐渐有了好转。
       
        对于地沟油转换为生物柴油,甚至变为航空生物煤油,业内认为意义非凡,也具备了可行的条件。
       
        “地沟油经过处理,摇身一变成了受宠的航空燃油,这有利于减少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数量,增强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利益”,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沟油‘重获新生’是废物再利用的成功典型,其对于节能环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突出的意义。”
       
        上述某地沟油处置行业人士也对记者表示,荷兰航空已经进行了成功试验,只是在中国没有量产过而已。
       
        “我在这一行业工作了十几年”,上述某地沟油处理企业的副总对记者表示,“一直很关心地沟油的处理问题,实际上,地沟油做成生物柴油,做成航空燃油,在技术和设备上已不存在什么障碍。”
        
        废弃油回收成本高阻碍产业化
        
        “生物燃油在荷兰航空已经使用过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在技术和设备上也具备了相应的条件,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上述副总告诉记者,“关键还是在于制造成本问题,最最关键是回收的成本太高,阻碍了产品的发展。”
       
        该副总表示,地沟油回收的价格偏高,再加上生产工艺成本,最终的产品就会产生价格倒挂,与市场上普通的矿物燃油相比根本没有竞争力。任浩宁也指出,地沟油收集、加工、运输的成本过高,严重阻碍了企业对地沟油的利用。
       
        上海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器)副总裁杨建斌曾在今年1月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1月份的地沟油指导价达到4300多元/吨,这样的高价正规处置企业根本无法承受。杨建斌给记者算了笔账:以收购价4500元/吨计算,加上辅料成本、加工成本、设备折旧、水电气等,一吨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约8800元,而当时0号矿物柴油的批发价则只要8500多元/吨,生物柴油明显没有优势,导致出厂价上不去,始终维持在6000元~7000元/吨。
       
        “地沟油转变燃油的市场前景很好,废物利用和节能环保并举受到了业界专家学者的青睐。不过目前其市场发展水平较低,市场规模较小,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任浩宁认为,“政府应当加快地沟油检测标准的出台,放宽企业进入市场门槛,从法规、政策、税收等方面鼓励并扶持企业开展地沟油变燃油的业务。”
       
        据了解,上海目前具有地沟油处置资质的企业仅为绿铭和中器两家,而过去几年,这两家具有地沟油处置资质的企业因回收不到废弃油而发愁。后在政府部门加大整治力度中,方逐渐有所好转。
       
        2012年初上海出台了“地沟油”治理“23条”,对“地沟油”源头禁排、油水分离、油脂检测、收集运输、流向监控、回收处理等一系列环节做了细致规划。而就在近期上海食品安全委员会还公布了具有油水分离器产品资质的企业,比如中器、上海富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以进一步从源头对地沟油的回收处理进行规范。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