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我省新型工业发展迎来了战略机遇期。各类人才需求数量剧增,工业和信息产业的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建立一支与新型工业发展形势相匹配的人才队伍,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近日,省委组织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印发《海南省工业和信息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重点突出我省油气化工、浆纸及纸制品、汽车和装备制造等八大支柱产业人才发展,提出10年后这八大产业人才达到13万人。
10年后产业人才总量17万人
“十一五”期间,我省工业和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然而,随着我省新型工业快速发展,工业和信息产业的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不足。全省人才总量88万余人,工业和信息产业人才数量仅占5%;人才结构也失衡,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仅占1%,人才综合竞争力弱。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比例偏小,领军人物奇缺;新型工业人才紧缺,引才难,留才难。
根据《规划》,我省提出到2015年,产业人才总量从2010年的5万人增加到8.6万人,到2020年,产业人才总量达到17.4万人,占全省人才总量比重约10%。紧缺人才基本得到满足,人才的文化素质、人才密度基本上满足未来10年我省新型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需求。
六项工程为八大产业输送人才
当前,我省重点发展油气化工、浆纸及纸制品、汽车和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加工、新材料和新能源、制药、电子信息、食品和热带农产品加工等八大支柱产业。对此,《规划》分门别类逐一出招,扩大这些产业的人才总量,提升这些产业的人才素质。到2015年这八大产业人才总量要达到6.6万人,到2020年达到13万人。
针对八大支柱产业的人才需求,我省将实施六项人才专项工程,从整体上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和竞争力。高端管理人才培养工程,每年将选派若干名工业和信息产业高层管理人员赴国(境)外考察学习,组织50名左右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者到省内外高等院校深造;信息产业人才专项工程,每年培训2万名在校大学生,满足我省信息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产业紧缺人才培育工程,定向培育产业紧缺人才,实行“订单式”培养,缓解我省重点产业人才紧张的状况;创新创业人才成长工程,通过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的紧密协作培养技术创新创业人才;海南中小企业培训工程,到2020年,完成对全省1万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全面培训。
政策向重点产业人才发展倾斜
为了实现产业人才宏伟目标,《规划》设定了若干政策保障措施。
实施重大项目同步引进人才政策,提高项目建设中人才开发配套经费比例。政府主导,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引进项目同步引进人才团队。
实施重点产业人才优先发展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建设人才安居工程。结合城镇建设,统一规划重点项目企业生活配套设施,为产业人才参与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实施产业人才税收优惠。吸引产业人才落户海南,按有关政策规定,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为产业人才解决户口问题、子女就学问题,保障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产业建设中;根据急事急办的原则,优先办理产业人才的出国(境)手续,对于参与海南产业建设的外籍人才,提供出入境便利条件,对符合条件在海南定居的人才,积极协调,优先受理、审核其申报事项。
实施中小企业人才发展扶持政策,把中小企业人才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在制定政策、提供服务、运用公共资源等方面充分考虑中小企业需求。
实施鼓励再教育提升素质政策,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相关部门要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保障产业人才在职培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