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稀土行业协会成立 有望推动行业整合
稀土行业协会成立 有望推动行业整合
  • www.chemmade.com
  • 2012-04-09 09:51:17
  • 国际金融报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4月8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下称“稀土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成立大会上高调表示,组建稀土协会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要工作。苏波称,今后要充分发挥协会服务、自律和维权职能,进一步推动稀土行业的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筹备时的高调相比,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人在确认举行成立大会的同时,仅简略地表示“具体的细节将随后公布在官网上”。
       
        业内专家则说,稀土协会的成立不仅继续体现了稀土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地位,还将推动中国稀土企业的进一步整合、帮助解决国际稀土贸易方面的争端。
        
        架构:隶属工信部
        
        稀土协会昨日正式成立前,与稀土有关的行业组织是“中国稀土学会”。该组织1979年12月在国家民政部进行了注册登记,是隶属于中国科协的全国性一级学会,挂靠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但中国稀土学会偏重公益性、学术性和科普性,加之中国稀土问题逐渐成为上升到国家乃至国际上高度关注的热点,所以,成立行业协会的呼声近年来一直被企业和业内专家提及。
       
        据了解,本世纪初,中国有色进出口总公司等多家企业就提出过成立稀土协会的建议。2006年11月,包钢稀土、甘肃稀土集团等企业成立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筹备办公室,并在随后三年时间召开了5次筹备大会。2010年8月,一度有消息称,稀土协会的筹建材料获工信部批复,这在当时被解读为“协会成立进入到冲刺阶段”。
       
        “冲刺”了近两年时间后,一直按国家一级行业协会筹建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终于在北京露面。据悉,该协会将隶属于工信部,原先曾申请设立稀土分会、后被相关部门否定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则成为了稀土协会的发起人。
       
        除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铝公司、中国五矿、中国有色、中国钢研、包钢集团、赣州稀土、广晟有色、中国稀土控股等成为另外12家发起人。同时,稀土协会还包括142家会员单位,据称“覆盖了矿山、冶炼、分离、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
       
        从人员架构看,与中钢协等一级行业协会相同,稀土协会也有会长和秘书长的职务。据报道,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干勇出任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第一任会长,马荣璋出任第一任秘书长。
       
        资料显示,干勇现任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兼党委副书记,还兼任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去年7月,他被工信部明确为“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筹备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所以,在业内人士看来,干勇的当选并不意外。马荣璋则是江西金世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是稀土协会的13家发起单位之一。
        
        职能:加速稀土整合
        
        对于稀土协会的职能,干勇昨日公开表示,协会成立后将“积极为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管理工作提供支撑和服务,开展行业自律、企业维权等工作,协调科研单位、生产企业、下游用户间的关系,规范行业秩序等”。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筹备负责人、工信部材料司原副巡视员王彩凤此前也曾表示,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将在政府和企业间发挥“桥梁”作用。王彩凤说,协会会给企业创造平台,“将各种意见以一个统一的发言渠道出现在整个行业中,把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反映给政府”。
       
        就外部形势看,对于协会来说,首要问题就是帮助解决中国与国外的稀土贸易摩擦。上个月中旬,美国、日本和欧盟已打算联手将中国稀土问题上诉到WTO。对此,官方的表述是“按国际惯例和世贸组织规则,促进国际交流,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纠纷,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中国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干勇对媒体表示,稀土协会不仅要解释好中国的稀土政策,同时也要承担环境保护的重要责任。他说,“目前中国的稀土开发环境欠账太多。”
       
        不过,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认为,作为政府部门的“影子”,协会的作用更多的是偏重于行政层面的指导,而很难在国际贸易争端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当年,中钢协与矿商屡次失败的谈判就是前车之鉴”。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