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生物质气化作为补充和替代天然气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我国已经得到认可,但发展生物质气化技术必须解决技术和市场两大问题。
当我们在百度上输入“生物质渣秆气化炉”一词后,页面上林林总总的各种品牌气化炉似乎在表明这项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开始造福社会。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由于在技术和推广上存在诸多问题,目前生物质气化设备难辨良莠,市场乱象丛生,生物质气化技术也一度被蒙上阴影。
生物质离子催化裂解气化技术气化率高、焦油灰分含量低、适用于木薯渣秆以及工业规模化生产这些优点使它在技术上占得先机。在这一技术的市场推广中,有广西特色的“渣秆银行”模式也值得借鉴。
“渣秆银行”其实就是生物质燃气集中供气示范项目的别称,它的前提是必须有可大型化规模供气的技术,选择技术和装置的风险由专业公司来承担。每户农民每年只需将一定数量的渣秆交给气化中心,就可免费获取1年的用气指标。农民多交的渣秆原料,则由项目公司按照市场保底价格统一收购,用于工业综合开发。
这种做法既能实现免费用气,又能增加农民收入,还有利于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可谓“一石三鸟”,为我国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市场推广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