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我国农药行业“十二五”发展核心:转型升级
我国农药行业“十二五”发展核心:转型升级
  • www.chemmade.com
  • 2012-03-15 14:22:47
  • 中国化工制造网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15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的农药企业可以申请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装备的升级。在上周举行的2012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高峰论坛上,工信部产业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处处长张文明给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农药行业指出了一条转型之路。
        
        转型走到关键时刻
        
        加快转型升级是我国农药行业“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核心。多年来,虽然我国农药产能和产量严重过剩,但是凭借价格和出口优势,依旧保持着产量、产值、销售、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2011年,我国农药出口到18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出口国家最多的一年。但是在农药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经营秩序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由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日趋迫切,我国高毒农药将面临进一步禁限用,国家在一批高环境风险品种的出口和退市方面也将采取一些措施。张文明在论坛中透露,由于生产工艺对环境污染比较大,国家正在研究相关政策降低或者取消以乙草胺、毒死蜱为代表的高环境风险农药产品的出口退税,以推进产业的转型优化升级;农业部也正在牵头研究百草枯剂型的问题,可能下一步对百草枯的水剂将进一步的禁限用。相关政策的逐步推进让农药行业转型升级走到了关键时刻。
        
        技术升级迫在眉睫
        
        张文明介绍说,高环境风险农药品种的淘汰是必然的,但是相关部门更倾向于通过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来逐步推进,以促进农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农药行业来说,当务之急是用科技支撑创新,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
       
        据介绍,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之后,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欧美大国再次重新规划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提出走“再工业化”之路。同时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全球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因此,在压力与竞争中,我国农药行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显得异常尖锐。
       
        目前我国农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规模以上企业投入研发的资金占主营业务收入仅为0.7%,相比发达国家的10%~20%差距太大。同时产业结构还不太合理,行业集中度偏低、产能过剩的问题突出,产业布局和区域能源、资源承载能力不相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还有待增强。另外过度依靠投资带动和出口带动,以及资源能源的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也值得重视,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全球经济大变革、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变化的今天,将越来越受到限制。
        
        品牌口碑决胜市场
        
        据介绍,目前我国农药行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很多农药产品出口之后,已经看不到生产企业的标识。因此,要实现农药生产大国向强国的转变,除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外,企业品牌和口碑的建立也必须重视。
       
        为打造农药名牌,农药行业必须加快推进工业节能、淘汰落后、兼并重组,鼓励中小型企业加强联合,适时组建大型农药企业。企业应以生产为基础,以质量为保证,着力培养品牌和营销网络,加快建立高效的供销和服务体系,扩大农化服务业务,逐步建立从生产到使用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