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十二五”期间,国家或依然采取市场倒逼淘汰落后产能的方式来促进行业进步。引导化肥行业适应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降低生产能耗,提高农化服务发展水平,落实现代农业测土配方、精准施肥,近日出台的《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一五”时期,我国化肥主要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浓度化肥比重日益提高,整体已达80%;企业大型化进程加快,已形成24家百万吨级大型化肥生产企业;产业布局逐步合理,原料本地化的合成氨产能占比达到53%;循环经济初见成效;技术装备取得突破,百万吨钾肥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我国化肥工业存在的三大问题不容回避:能源资源约束大,生产成本较高;产业集中度不高,落后产能依然较大;企业农化服务水平低,行业发展模式尚需完善。具体表现在,我国合成氨企业470余家,平均规模仅14万吨/年,小于8万吨/年的企业仍有240多家;配套磷酸装置的磷肥企业90余家(其中磷铵企业80家),80%的磷酸生产企业规模不到10万吨/年;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复混肥生产企业4400余家,平均规模不足5万吨/年。中小氮肥厂技术装备相对落后,能耗高。小型磷肥厂技术水平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磷石膏无序堆放对环境影响大。复混肥企业点多面广,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同时,我国化肥企业在产业链中仍局限于生产制造领域,主要依赖资源投入、产能扩张带动发展,造成施肥不科学、肥料利用率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与发达国家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相差甚远。
化肥行业的现状与前些年的炼油行业较为相似,但与强制淘汰小炼油厂不同,国家对化肥行业实施的是市场倒逼淘汰落后产能,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仍将长期存在。因此,《规划》的出台,将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依靠市场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控制氮肥、磷肥产能过快增长,增加钾肥供应和资源保障能力;发展农化服务业,培育品牌和营销网络;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促进化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规划》部署的5项任务--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强化安全发展,可以看出行业“十二五”时期的走向和企业面临的机遇。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助于化肥行业健康发展,避免化肥价格的大幅波动。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在内的大型企业话语权会增强,所以企业要牢牢把握这一机遇,积极响应国家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从服务“三农”入手开展测土配方、平衡施肥,促进农业发展,塑造企业的优质品牌。同时,在国内化肥行业结构调整时期,企业要练好内功,通过集约发展、内涵式发展来提升企业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做强做优,并通过科技进步发展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确保化肥行业的优质良性发展。另外,在产品结构方面,随着单质肥复合化率、高效肥的推广应用,大颗粒尿素比重将逐步提高,高效复合肥行业将迎来发展机遇。将低品位磷矿洗选成为可供下游使用的精矿,将是“十二五”期间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强化安全发展也是化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企业要把安全环保问题视为生存底线,放在比以往更重要的位置。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把项目落地作为配置资源的前提条件,使得企业为获得比项目投资价值更大的资源而不顾投资风险去盲目投资化肥项目,从而助推了化肥产能过剩,这一现象应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