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硫酸行业推进余热回收 打响节能减排攻坚战
硫酸行业推进余热回收 打响节能减排攻坚战
  • www.chemmade.com
  • 2012-02-15 09:20:41
  • 中国化工制造网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2011年,随着新的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颁布实施,我国硫酸行业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通过引进国外技术,以及自主研发新技术,不断推进以硫黄制酸低温位余热回收为重点的余热回收工作,打响了节能减排攻坚战。
       
        2011年,随着化工、轻工、纺织、钢铁等化肥以外行业耗用硫酸量的增加,以及磷肥的恢复性增产,我国硫酸生产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在产能不断增长的同时,硫酸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新标准规定:对于已建成硫酸企业,自2011年10月1日起至2013年9月30日,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浓度要降到860毫克/立方米以下;2013年10月1日起现有企业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降到400毫克/立方米以下。而新建硫酸企业,从新标准实施之日起,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必须在400毫克/立方米以下。这意味着,2年过渡期后,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将被淘汰。新一轮行业洗牌将不可避免,节能减排重任迫在眉睫。
       
        在这样的背景下,硫酸行业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战略重点锁定在以技术进步推进节能减排上,大批硫酸企业随之开展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攻坚战。
       
        中国硫酸工业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和国内外优秀企业,共同探索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方法。如: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大型硫黄制酸装置低温位余热回收率,并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国产化问题;积极推进高浓度二氧化硫转化技术;谋求各种方法将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到400毫克/立方米以下;通过提高催化剂质量,确保装置高转化率,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通过引进大专院校高新技术及设备,提高尾气处理效率。
       
        硫酸行业以硫黄制酸低温位余热利用为题,首次开展了国内外技术的同台竞技。国外技术以高效、安全、高科技赢得了大型装置企业的关注,国内技术则以灵活多变、低成本受到了中小装置企业的青睐。其中,南化工程公司自主创新的硫黄制酸低温位余热回收技术在年产80万吨大型装置上得到应用。在进行推广的国内外新型催化剂技术中,既有代表国际顶尖水平的孟莫克、托普索等公司推出的大型装置催化剂转化技术,也有以山东奥宝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襄樊市精信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国产催化剂新产品技术。
       
        在高效处理硫酸尾气方面,北京化工大学推出了超重力机在年产20万吨硫酸装置上处理尾气的科研成果,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硫酸装置尾气处理系统建成了试验装置,取得较好的减排效果。孟莫克以动力波处理大型装置的硫酸尾气处理技术,以及加拿大康世富公司以新型胺作为吸收液回收二氧化硫技术,提供了处理尾气二氧化硫的新途径。
       
        在不断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设备的同时,硫酸行业还通过开展CDM项目建设,促进低温位余热回收技术发展。目前,已有6套硫酸装置在联合国成功注册CDM项目,一批大中型硫黄制酸和冶炼制酸企业进入余热回收项目的设计、建设期,有意向申请注册CDM项目。
       
        通过实施新技术,硫酸生产余热得到了充分利用,大型硫黄制酸不断向低碳化迈进。研制耐腐蚀材料、进一步开发与完善低温位余热回收技术、建成矿制酸余热回收工程示范项目等,正逐步成为硫酸行业下一阶段节能减排的目标。
       
        为加速推进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硫酸行业对现有装置和新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建设。硫酸协会组织了专家对装置工序技术改造方式、具体设计计算方法及工艺、设备、材料的应用等进行探索,并研讨硫酸生产的科学管理,推荐最佳操作和管理技术,实现节能减排、高产低耗。
       
        此外,为不断提升国产催化剂质量,一些有实力的硫酸企业开始采用中科院等科研单位的先进技术,对钒催化剂载体硅藻土进行改性,进行高质量催化剂的研发。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