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国完善并深化石油储备体系改革大势所趋
中国完善并深化石油储备体系改革大势所趋
  • www.chemmade.com
  • 2012-02-10 09:43:27
  • 中国化工制造网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在“禁运”和“断供”间,在“制裁”和“反制”中,欧盟和伊朗的石油战愈演愈烈。石油是伊朗叫板世界的重要武器,且不论双方最终以何种方式收场,博弈的背后都显现出彼此的底气。伊朗是产油大国,坐拥全球第四的石油生产能力。而欧美发达国家的底气又从何而来?盖因其“深挖洞、广积粮”的石油储备战略,手中有油心中才不慌。
       
        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纷纷把能源储备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加以部署。石油储备,便是应对短期石油供应冲击(大规模减少或中断)的有效途径之一。日前,路透社消息称,西方28个石油消费国组成的国际能源署已经制定了一项计划,一旦伊朗危机暴发,西方将释放出创纪录的石油储备,其规模将超过当年海湾战争时的5倍。欧盟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必然经过深思熟虑。据预测,今年全球原油供应量将有120万桶/天的恢复性增长。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利比亚、安哥拉的原油增产量足以弥补伊朗禁运带来的缺口。加之欧美发达国家巨量的石油储备兜底,寻找新的“油路”并稳定多元化供给渠道的缓冲空间很大。
       
        有学者称,如果现在伊朗打一场200天的仗,对全世界的石油运输搞制裁,美国可以坚持420天,欧盟是238天到250天,日本也在200天以上。这便是发达国家面对地缘政治或地区冲突导致能源危机的底气,有了这种底气也就有了掌握自己命运的主动权。
       
        围绕石油储备,各国之间已经展开了激烈角逐。现在美国代表石油储备的最高水平,在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墨西哥湾沿岸的地下溶洞,美国建设了五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石油储备高达7.27亿桶,商业原油库存也达3.5亿桶。在俄克拉荷马州小镇库欣,美国正在兴建新的石油储备中心,到2012年底,油罐容量将达7900万桶,相当于全球石油日产量。此外,为完善未来石油储备体系,美国一直在推行页岩气革命,过去3年增加了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8400万吨油。
       
        在欧洲,多数国家制定法律,要求储备满足90天的成品油消费量。在亚洲,韩国、日本也在紧锣密鼓储备石油。韩国计划储备量到2013年增至1.41亿桶,可保证韩国158天的石油消费。而日本在去年大地震以后,多座核电站关闭,对石油储备愈加重视,日本政府更是大力支援民间企业储备石油,藏油于民。
       
        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石油储备,中国可以说得上“望尘莫及”。据测算,一旦伊朗危机升级,海湾地区石油出现断供,中国单纯依靠现有储备只能勉强支撑30多天。按计划,直到2020年,中国才能建成约5亿桶石油储备,仅够得上欧洲国家目前90天的石油储备“及格线”。
       
        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和地缘政治风险、地区冲突的加剧,能源供应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完善并深化石油储备体系改革已成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储的不仅是油,更是应对危机的底气。这对于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6.5%且在石油储备上“赶晚集”的中国而言,格外耐人寻味。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