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为了尽早还市民更多的蓝天,2010年,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计划投资33亿元实施21项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力争2010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全年总天数的72%以上,减排二氧化硫1万吨以上。此外,根据已确定的治理目标,位于中心城区的47家污染企业将分批搬迁,首批10家污染大户将在年内“出城”。
月30日,记者在2010年乌鲁木齐环境保护治理大会上了解到,去年,乌鲁木齐有103天空气质量没有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采暖期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仅为84天,中重度污染天数达到了24天。“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制约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最大民生问题。”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市委书记朱海仑在会上说。
本次会议明确了2010年乌鲁木齐环境保护的目标,今年,首府的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要达到全年总天数的72%(263天)以上,减排二氧化硫1万吨以上,化学需氧量5000吨,万元GDP能源消耗比2009年降低4.4%,饮用水源水质保持100%无污染,城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并有所改善。
其中,计划投入3000万元对20个集中供热企业建设高效脱硫除尘设施实施补助;投入3000万元对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中石油乌石化分公司、国电红雁池发电有限公司的脱硫项目进行补助;投资8000万元,完成对棚户区及城乡结合部、驻乌部队燃煤小锅炉拆并2000台的任务。
据了解,首府中心城区现有化工污染企业47家,政府计划在5-6年完成对这些企业的搬迁,今年完成10家以上企业的搬迁和关停工作,力争将中心城区打造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今年,乌鲁木齐还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4个空气监测站点,同时续建20套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和3条机动车尾气检测线。
由于特殊的地形和气候因素制约,每年冬季采暖期长达半年之久的乌鲁木齐深受大气污染危害,煤烟、扬尘、粉尘、汽车尾气等污染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早在1998年,乌市就开始实施“蓝天工程”,但步履维艰,冬季大气污染情形一直未能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