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国农化出国门 世界农化看中国
中国农化出国门 世界农化看中国
  • www.chemmade.com
  • 2010-03-30 09:47:20
  • 中国化工报
  •   --写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CAC 2010)闭幕之后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阳春三月的上海,已是绿意盎然。3月16日至18日,历时三天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CAC 2010)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圆满落幕。
      
      今年的CAC是在国际农化市场逐步回暖的背景下举行的,尽管去年国际市场行情急转直下,中国的农资行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本届CAC仍沿袭其一贯的国际化风格,向着更宽、更广的领域发展,实现了“扩展区、细分类、重交流、促合作”的新态势,无论从规模上、形式上还是从影响上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名副其实地成为备受业内人士瞩目和积极参与的全球最大的农化展览会,其品牌影响力受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的充分肯定。正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贸促会化工行业分会(以下简称为化工贸促会)常务副会长赵俊贵所说,CAC如今不仅是国内农化行业大型展览和技术交流的盛会,更是为国内外化工企业和业界人士构建的一个先进技术与产品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中国农用化学品行业离不开世界,世界农用化学品行业同样需要中国。本届CAC不仅承载着带动全球农化企业走出低谷、再创辉煌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标志着这篇中国农化行业品牌展会在书写了“十年大作”的基础上又开启了它的一个新的“十年华章”。
      
      本届CAC无论从规模上、形式上,还是从影响上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备受业内人士瞩目。图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前排右二)在展会现场参观。
      
      展会规模 屡破纪录
      
      据化工贸促会副秘书长马春艳介绍,作为全球农化行业规模最大的展会之一,创办于1999年的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CAC)已历经十年,进入第十一个年头,它见证了中国农化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内到外的成长轨迹。CAC自创办之日起,即恪守“国际贸易,国际交流”的初衷,在为国内外农化企业提供畅通的合作交流平台的同时,不断地将中国的农化行业推向新的高度。CAC吸引多达100多个国家的观众,专业观众约18000人次,名副其实地成为业内贸易成交量最大的展会。
      
      在熙熙攘攘的展会现场,随处可以看到客商与参观者认真洽谈的场景。
      
      在本届CAC的参展商中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共707家海内外参展商。与去年同期相比无论是国家和地区数还是注册观众数均有大幅度增长,现场海外观众人数也较去年有所突破。为了提升参观洽谈效率,CAC组织者首次对展览会进行了产品分区的尝试,设置了农药展区、肥料展区、设备展区和国际展区。在展览会现场,还设置了多处电子查询服务,观众可以更方便地在每层楼入口处快速检索到目标客户。化工贸促会还印刷了精美的《展会日报》,中英文对照,图文并茂,每天一期,共出版了三期,及时有效地传播了展会期间的主要动态信息。
      
      首届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发展论坛成为一个全新的看点,为新型肥料产业搭建了畅通的产销平台。
      
      近几年,随着展会品牌效应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化企业都被吸引到CAC这个平台上来开展一系列商贸活动,从而推动展会的规模屡创新高。因本届展会规模扩大,在原有西馆三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东馆和西馆外展厅,展览面积也从去年的24000平方米增加到30000平方米,尽管如此,依然无法满足参展企业的需要。相当数量的参展商都希望能更大规模及全方位地展示企业形象、实力及产品,一些企业更是生产、质检、技术、研发、经销等部门悉数出马,抓住展会契机,力争在展会上一举完成2010年的贸易计划,同时获取最新的政策导向及前沿技术信息。
      
      参展踊跃 盛况空前
      
      3月16日本届CAC开展首日,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还未到开幕时间,前来登记注册的人就已排成了长龙。络绎不绝的专业观众、海内外客商在短短的半小时内,迅速地将东、西展馆以及西馆外展厅围得水泄不通。一位来自山东某设备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公司每年都参加CAC展会,去年因为住的地方离展馆比较远,花了半个多小时才拿到入场券,但让他感到吃惊的是,这次住得很近,那么早来也还是要排队。
      
      2010年3月16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CAC 2010)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开幕。图为开幕仪式现场。
      
      以至于刚刚与谭竹洲名誉会长及嘉宾们一道为开幕式剪完彩的李勇武会长,也对这么多人长时间排队进馆的状况表示关注。对此,马春艳副秘书长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来缓解高峰时段的人流,以确保观众能尽快通过注册,进场参观。
      
      李勇武会长一行参观了位于西馆农药区的浙江新安化工集团、红太阳集团、深圳市易普乐化工有限公司、江苏中旗化工有限公司等农药生产、技术开发企业,以及在今年新开辟的东馆肥料区的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青岛喜温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四川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济南乐喜施肥料有限公司等多家肥料展商的摊位,每到一处,他都认真地询问企业目前的经济运行情况,以及主打产品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情况。
      
      在展馆内外熙熙攘攘的客商和参观者中,给记者最直观的印象是“老外”特别多,几乎每一条通道和每一个展位前都可以看见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外国客人。此外,展馆中各个展位的布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所能,总体效果堪称琳琅满目,令人目不遐接。在展会现场,不时可以看到三五成群要么站立着要么围坐在桌前的客商和参观者认真交谈或热情握手的场景,洽谈乃至成交的速率显然非常之高。直到当天下午5点快要闭馆的时候,许多客商还在抓紧时间,参观洽谈,流连忘返。这种情景,一直持续到展会闭幕。由此可见,CAC的影响力之大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两大论坛 深度交流
      
      本届CAC的另一个吸引眼球之处是各类相关论坛档次高,特色突出,针对性强,与展馆的“炫丽”展示和商务洽谈及红火场面相得益彰。
      
      3月15日,即本届CAC正式开幕的前一天,2010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高峰论坛首场峰会“第四届中国农药工业发展国际论坛”先期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农药工业管理、生产、经营、科研、应用及相关单位的2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围绕“行业整合与农药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我国今后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整合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就中国农药进出口运行状况做了全面的分析及预测,对中国农药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同时,针对全球贸易热点国家和地区,外国专家还分别介绍了印度、巴西、土耳其和埃及等国家最新的农药相关登记政策以及当地农药管理政策,分析贸易政策导向,并对我国农药工业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并就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交流推动我国农药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我国农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具有建设性的探讨。据与会代表反映,该论坛为了解国内外农药工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政策、新任务、新理念、新趋势提供了大量极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信息。
      
      在第二天开幕的“第二届世界农药科技与应用发展学术交流会”上,一些国内外重量级的农药专家围绕“农药杀虫剂的创新与发展”的主题展开高端对话,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探讨农药科技的发展,展示最前沿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推广成果,为展会期间的论坛增色不少。各界参会代表也对相关论坛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充分肯定了报告内容的时效性,纷纷表示,在全年的工作规划和全球市场取向上都得到了启发,感到非常满意。
      
      全新看点 登台亮相
      
      本届CAC还有一个全新的看点,就是在肥料专区为推动新型肥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搭建畅通产销平台而首次举办的“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发展论坛”。3月16日,这个由中国农资传媒和化工贸促会联合主办的论坛,伴随着展会的隆重开幕应运而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传统的化肥产业深陷困局,新型化肥却成为2009年惟一的胜利之师。究其原因是由于新型肥料中的“新”,新的科学技术、新的施肥理念和新的产品优势。这个新论坛邀集国内外权威人士,共同探讨中国新型肥料的产业化与国际化发展之道,努力帮助相关企业全面掌握国际国内肥料市场的信息,并为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农资采购商提供面对面洽谈的机会。
      
      本次论坛的主题定位为“搭建产销平台,促进内外交流”。其中论坛环节由主题报告、企业报告和对话、访谈等几个部分组成,一方面旨在展示国内外先进的新型肥料产品和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另一方面让该领域内的资深专家,学者和生产企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建言献策,共同引领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进步。这个初次登台亮相的论坛得到了全国50余家生产和销售新型肥料企业代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可谓众人所盼,焦点所聚。
      
      论坛上,业内专家指出,在倡导大力发展新型肥料产业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新型肥料发展中的诸多弊端。据了解,我国新型肥料行业暴露出的缺乏自主创新、产品良莠不齐、炒作概念、误导消费者的问题屡见不鲜。因此,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内外交流,推进肥料新技术物化程度,规范市场秩序,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纵观本届CAC期间的各项活动,多场主题交流会、技术交流会、企业订货会轮番登场,可谓精彩纷呈。CAC的组织者表示,在未来的几年内,CAC将继续从深度和广度上全方位地为业内企业服务,除了提供更周到的服务、更畅通的平台,还将配套完善展会之后到下一届展会期间的一系列服务。
      
      闭幕之际 预订火爆
      
      在本届CAC闭幕之际,一些参展商对参展的收获各抒己见,有的企业表示通过CAC可以预计今年出口订单的大致数量;有的企业带来了技术骨干在CAC及同期的交流会上与专家、同行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企业今后的技术研发找到了方向;有的企业则认为可以通过展会更有效地展示企业的品牌形象。
      
      在本届CAC即将闭幕之际,记者看见CAC下一年展位预订台前又排起了长队。由于此次展会主办方设置了休息区并且在展商报到时就采取了随机抽取预订号的方式,整个预订区域尽管人满却井然有序。
      
      一位参展商由于对展会期间与新老客户的沟通比较满意,希望能预订到更好的展位。另一位参展商则表示预订展位的目的是要扩大展位面积,最好能订到18平方米或者更大的展位,以便有更大的空间精心布展。还有一家参展商赶着预订是担心订不到理想的展位。这些参展商显然都已经尝到了将展位作为宣传企业形象窗口的甜头,希望明年仍能通过这个窗口全方位地展示自己企业的产品、形象和实力。
      
      据负责预订的工作人员介绍,一旦参展商选定了展位,他们就会将相关信息输入电脑,并打印出登记信息交给预订的参展商。据了解,截至下午4点半,全部展位已预订一空。从预订的火爆情况来看,明年的展馆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如今,已经走进十一个年头的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CAC),在主办方中国化工贸促会会展团队的精心培育下,已经从一株纤纤幼苗成长为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世界农用化学品行业内规模最大、行业参与人数最多的展览会。看着人头攒动、门庭若市的展会预订处,不禁会使人想到,也许在这些参展商中就会涌现出中国农药行业的领军企业,而CAC将一如既往地成为中国农药行业走出国门的最理想的起航港湾!
      
      本届CAC无论从规模上、形式上,还是从影响上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备受业内人士瞩目。图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前排右二)在展会现场参观。
      
      在熙熙攘攘的展会现场,随处可以看到客商与参观者认真洽谈的场景。
      
      首届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发展论坛成为一个全新的看点,为新型肥料产业搭建了畅通的产销平台。
      
      2010年3月16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CAC 2010)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开幕。图为开幕仪式现场。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