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木薯燃料乙醇产业化拉开大幕
木薯燃料乙醇产业化拉开大幕
  • www.chemmade.com
  • 2010-03-30 09:34:39
  • 中国化工报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记者3月25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与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20万吨/年木薯燃料乙醇示范工程在广西科技奖励大会上拔得头筹,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支撑大规模非粮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平台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已获专利使用费2295万元,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介绍,由天津大学石化中心张敏华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率先突破了制约我国木薯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瓶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木薯燃料乙醇成套技术。该技术可使高产非粮作物木薯经过加工变成替代汽油使用的燃料乙醇,拉开了我国非粮作物生产燃料乙醇的序幕。该成果已申请12项国家专利,形成木薯浓醪除沙、木薯同步糖化发酵及浓醪发酵、三效热耦合精馏与精馏过程耦合的分子筛变压吸附脱水等多项技术,实现了关键单元技术的原始创新及木薯燃料乙醇全流程生产工艺的集成创新。
      
      该项技术自2007年就在全国开始推广,先后在薯类、木质纤维素和甜高粱等非粮燃料乙醇生产技术领域获得突破。在广西中粮20万吨/年木薯燃料乙醇生产示范工程、广西中粮木薯燃料乙醇二期扩产项目、山东振龙生化集团10万吨/年薯类燃料乙醇项目、江西石化雨帆酒精公司10万吨/年木薯燃料乙醇项目、中兴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3万吨/年甜高粱燃料乙醇示范项目及中粮集团生物质能源(肇东)公司玉米秸秆燃料乙醇中试项目中,均采用了该技术。
      
      其中广西中粮20万吨/年木薯燃料乙醇生产示范工程项目是我国“十一五”批准的第一家以非粮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产品的示范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单套规模最大的木薯燃料乙醇生产装置。该示范装置从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累计生产燃料乙醇24.7万吨,相当于加工约100万吨原油的汽油产量,新增产值16.5亿元,农民增收3.55亿元。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20年,我国燃料乙醇年利用量将达到1000万吨,生产原料将以非粮为主,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可期。
      
      背景链接
      
      燃料乙醇作为最为成功的生物质能源替代品种,在美国、巴西、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形成新的能源产业。
      
      2009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达到170万吨,生物乙醇汽油消费量约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20%,但多以玉米、小麦及大米等粮食作物为原料。受粮食原料供应等因素的制约,国家生物质能源产业政策将重点扶植非粮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2007年,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了广西中粮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示范工程。
      
      木薯作物生长耐旱、耐瘠,不与粮争地,我国广西、海南等地木薯资源丰富,是现阶段一种可以大规模工业利用、经济上可行的非粮燃料乙醇生产原料。在该示范项目建设之前,我国不掌握大规模木薯燃料乙醇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制约了我国木薯燃料乙醇产业的健康发展。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