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化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从制造向创造转变
化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从制造向创造转变
  • www.chemmade.com
  • 2011-11-02 14:18:16
  • 化工网
  •     持续创新,是杜邦、巴斯夫、三井等全球重点化工企业掌握国际竞争话语权的法宝。以杜邦公司为例,每年研发工作的预算高达20亿美元,发明、控制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化学工业新产品,如以耐用性著称而引发油漆技术革命的Duco漆、为合成纤维工业奠定基础的Rayon人造丝、氟里昂、首例合成橡胶Neoprene、尼龙、防污纤维等。
       
        与杜邦、巴斯夫等排名世界500强的化工企业相比,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的企业更多的是在进行“中国制造”,这种产业投入多,赚得少;干得多,收益小;规模大,利润少。造成我们卖产品,他们卖品牌;我们卖力气,他们卖知识;我们卖市场,他们卖技术。
       
        由于研发经费投入偏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在很多领域只能靠技术引进。有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研发经费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1%;大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其销售收入的比例多年来一直不到2%,而主要发达国家大企业的这一比例已达5%~8%。一些企业虽然在专利技术上有所突破,但是高科技领域的发明专利绝大多数来自国外。实现“中国创造”成为中国化企迈向世界强企的必由之路。
       
        中国化企要自强,必须向这些国际领军企业学习,以科技占鳌头,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改变。一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着力打造一流的研发平台,构建开放式技术研发体系。二是聚贤纳智,重视人才培养、引进,着力打造高科技人才队伍。三是走产学研一体的研发之路,进行资源共享,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