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安徽、江苏、湖北、山东等地柴油供应紧张形势凸显,在供求失衡、“批零倒挂”等因素交织下,众多民营加油站陷入断供、限购等尴尬境地,引起社会关注。
油价下调柴油就“荒”?
“怎么一降价就没有柴油了呢?”……近一个月来,在一些民营加油站里,消费者怨声四起。
自10月9日成品油零售价下调后,江苏、湖北、内蒙古等地部分加油站便停止供应柴油或限制供应量。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说,在全国9.6万家加油站中,民营加油站约4.4万家,目前有上万家民营加油站出现柴油断供现象。
虽然此次“油荒”波及范围广,但也有不少地方尚未受到侵扰。此次“油荒”除呈现区域性特征外,还凸显出国营、民营“冰火两重天”迹象。在柴油供应形势严峻的省份,民营加油站纷纷出现断供、限购,但国营加油站却随到随加。
市场“批零倒挂”
最近有关人士表示,主营炼厂连续检修、北方地区因降温换油、秋季农业用油增加等因素,共同催生了“油荒”现象。
上述因素确实对柴油供应造成影响,却并非民营加油站遭遇“油荒”的主因。此次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下调之后,批发市场供应价格依然维持高位,安徽、上海等地柴油价格出现“批零同价”甚至“批零倒挂”现象,民营加油站售油的意愿严重受挫。
国内加油站价格监测网站“油客网”总经理邢瑞松说,主营单位对柴油限量销售的策略,造成市场上柴油批发价格居高不下,民营加油站生存困难。不少民营加油站买不到柴油,也买不起柴油。
针对民营加油站的质疑,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有关人士并不认同。他表示,在市场油量出现供应短缺时,大型油气企业的首选是把油供给自己旗下的加油站,以确保市场供应。“一见市场短缺,不良民营加油站就会唯利是图,得到油也不卖,而是囤起来伺机卖高价,但几大石油集团都会把‘保供’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排在第一位。”
如何跳出“油荒”怪圈?
中石油10月已陆续向四川、内蒙古、新疆等资源紧张地区调入成品油146万吨,近日最新一批4万吨进口柴油已投放市场。中石化加油站10月日均零售量达到创历史新高的28.4万吨,且目前公司炼油能力已全部开满。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近年来频频爆发“油荒”,无不与成品油调价相关。在政府定价下,调价屡屡和国际市场环境背离,加之调价依据不透明、消费者缺乏知情权等,说明国内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尚不完善,相关改革迫在眉睫。
韩晓平建议,目前成品油市场的定价方式需要逐渐过渡到以市场定价为主、政府指导性定价为辅。
“纵观这几年的‘油荒’,最先都是由民营加油站断供、限购开始的,这也暴露出民营加油站生存环境的脆弱。”赵友山表示,从成品油产业链的生产、批发和流通环节来看,尽管民营加油站占据销售终端的半壁江山,但由于不掌握油源,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地位。
有关专家呼吁,为促使民营加油站跳出“油荒”怪圈,应开放原油进口权限,同时打破垄断企业对上游资源的垄断,力促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舍此,别无坦途。
购卡人购买记名预付卡或一次性购买不记名预付卡1万元(含)以上时,应使用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