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煤地质总局增强化工资源保障力
中煤地质总局增强化工资源保障力
  • www.chemmade.com
  • 2011-10-18 09:17:39
  • 中国化工报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十二五”发展规划已于近期正式颁布。这项规划围绕“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工程施工、专用设备制造”四大核心业务,制定了做强做优做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特色央企的发展目标,吸引业界的关注。中煤地质总局局长、党委书记徐水师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规划描绘了一幅宏伟的画卷,“十二五”期间,总局将大力提高煤炭、化工等资源勘查保障能力,为我国煤炭、化学工业发展提供坚强的资源保障和地质基础资料支撑,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煤地质总局成立于1953年,曾先后隶属于燃料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现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地质勘查企业,拥有一支集煤炭、化工等矿产资源研究与评价、钻探、物探、地质、测试测量等多专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勘查队伍。该局自成立以来,累计提交磷、硫、钾、硼、砷、萤石、芒硝、重晶石、化工灰岩、金红石、天然碱、明矾石等20多种矿产的地质勘查报告600余份,探明可供设计建设的主要化工矿产资源储量包括:磷矿37多亿吨,硫铁矿近8亿吨,硼矿600多万吨,重晶石7000多万吨,萤石660多万吨,芒硝43多亿吨,化工灰岩15亿吨。此外,该局先后发现了准格尔、兖州、神府等大型和特大型煤田100余处;为准格尔、潞安、晋城等20多个大型矿区提供了水源基地;建成青海钾盐、云南昆阳、贵州开阳、湖北荆襄、贵州瓮福、四川清平、广东云浮等近100家大中型化工矿山。
       
        “十一五”时期,中煤地质总局提交煤炭资源储量800亿吨,新增磷矿资源储量20多亿吨,新发现矿产地48处,化工地质找矿取得了12项重大成果。其中,该局在湖北远安县杨柳磷矿区发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单一矿区最大规模磷矿,探明资源量6.98亿吨,潜在经济价值1000多亿元;在贵州开阳磷矿矿区外围新发现特大型磷矿床,全部为一级品的优质富磷矿,提交磷矿资源量近8亿吨,刷新我国磷矿单一矿区最大规模的纪录。
       
        记者采访了解到,地质技术多元化是中煤地质总局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总局在做精做强煤炭地质勘查业务的同时,充分发挥从事地质工作的行业和技术优势,向矿区堵排水、煤矿抢险救灾以及煤层气、石油、盐等其他地质勘查和资源调查方面拓展,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地质工作为主,多种地质工作共同发展的局面。其中,随着固体矿产勘探、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地热和地下水资源勘探和开发项目的施工要求不断提高,中煤地质总局研发出煤层气水平定向钻井技术,大大节约了钻井工作量及施工费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十二五”期间,中煤地质总局将抓住“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升质量”三个重点,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民生工程、党的建设”四个保障,实施“转型升级、资本运营、集团化管理、国际化经营、和谐发展”五大战略。总局“十二五”规划还安排了重大专项,包括探采一体化、地质勘查、新材料与新能源、装备制造、境外矿产品开发5个专项。
       
        徐水师表示,“十二五”期间总局将着力做好主业的转型升级工作,一是加强科研工作,二是加强地质找矿和勘查工作,三是加大新疆等西部地区矿产勘查与开发投资力度,四是加强对全局“走出去”的统筹协调,五是研究好部分产业布局及发展问题。
       
        总局“十二五”规划还提出,要在现有国内地质勘查市场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持续平稳的增长。“十二五”期间总局将在新疆投资50亿元,大力开展煤炭资源探采一体化及煤变电、煤化工等项目。此外,还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煤炭和化工矿产勘查为主,寻找国家急需和稀缺矿种,实现地质勘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协调发展,兼容互补。徐水师说,中煤地质总局将充分发挥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的专业优势,在“走出去”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中煤地质总局计划发现和评价5~6处磷矿的大型矿产地,北方找磷实现新突破;发现和评价2~3处大中型金属矿产的矿产地;建设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煤炭、化工矿产等生产企业。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