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实现节能减排,政府引导和企业力行是最主要的两大推动因素。”在9月8日举行的“2011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既要保持行业高速发展又要努力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是石化行业“十二五”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和挑战。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十一五”末期下降15%。
减排目标确定
石化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已于近期确定,其中COD、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0%、12%、8%和10%;废水实现全部处理并达标排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处置率达到100%。
“十一五”期间,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了高速增长。2010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88万亿,跃居世界第二。但同时,石化行业的行业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也一直位居工业行业前列。目前,石化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耗总量的13%左右,占工业能耗总量的18%左右。2010年,全行业排放二氧化碳8.63亿吨,位居工业部门第三位。
中国石油(601857)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在会议上指出,“十二五”时期,石化行业要大力发展能源节约可替代技术、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和绿色化工技术等,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废弃污染物的集中处理;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化工园区,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建立主要耗能设备和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制度;加强重点用钢企业的节能管理,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
“未来五年,石化行业还要制定相应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促进石化产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全过程中的安全和污染防治。”李勇武表示。
上海化工园区管委会主任张耀伦指出,政府在作化工园区等的初期规划时就应将节能减排目标考虑在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可将节能减排与企业准入结合,提高对企业生产工艺和节能减排水平的要求,迫使企业自主进行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另一方面,还可将节能减排与企业循环发展结合,如将上游企业的产品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形成产品链,减少化工物的排放。他还提出,可由政府承担一部分节能减排设施的建设,推行公用工程一体化,从而缩小石化企业的初期投入和运行成本。
大型企业是主力
大型企业集团在石化行业的节能减排中起着重要作用。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中石化累计淘汰落后炼油能力1700万吨;中石油安排专项资金170亿元,实施了852个节能减排技改项目,每年节约标煤318万吨;中海油2007年建成我国首座海上风力发电站,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化工集团提出了“零排放”管理的节能减排理念。
中国石化(600028)高级副总裁章建华表示:“中石化将通过推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等方式,实现公司的安全发展、清洁发展。”
中国神华(601088)副董事长张玉卓亦表示,神华集团在二氧化碳封存技术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公司目前正在实施国内第一个万吨级的碳捕获与封存项目。该项目去年底生产出了纯度为99.2%的适应地下封存的CO2液体,今年1月成功将临界状态的液体CO2注入到2243.6米深的山西组地层,打通了全部生产流程。目前该项目处理1吨二氧化碳的成本约为200元。张玉卓表示,公司有信心在未来通过技术改进,将成本降低至约100元。
中国石化打造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中国石化(600028)高级副总裁章建华在“2011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表示,未来五年,公司将从多方面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增加差异化战略和绿色低碳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章建华指出,公司将继续把资源战略放在首位,注重扩大资源,加大页岩油、页岩气、致密砂岩、致密砂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力度;大力推进海外油气的勘探开发,在充分评估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海外油气业务的拓展。同时积极发展替代能源和新能源,大力推进资源多元化。
未来五年。公司将积极推进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高端化工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增加功能性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此外,还将注重差异化发展,打造公司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神华集团“十二五”油品替代量超1000万吨
“目前,神华集团煤化工的油品替代量是260万吨。‘十二五’期间,要力争实现替代量超1000万吨。”神华集团总经理、中国神华(601088)副董事长张玉卓8日在出席“2011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时透露。
张玉卓称,“十二五”期间,神华集团要重点发展煤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和煤制烯烃。到2015年,要实现油品产量300万吨,化学品产量500万吨,天然气产量18亿标准立方米。
张玉卓表示:“以现有的技术及应用水平来看,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直接液化的煤代油效率相对较高,应积极发展。”他同时表示:“若考虑未来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煤制氢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和应用方向。”